时间:2021/6/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补骨脂酊能不能治疗初发的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40111/4325341.html
浏阳市乡镇地名(一)

本文原载年出版《长沙地名掌故》第四章乡镇地名

原城关镇浏阳文庙

金刚镇石霜寺

淮川镇

淮川镇为原浏阳县城关镇的古名。城西龙津港(即龙泉巷)一名淮川,镇以水名。古镇跨浏阳河中游两岸,东南两面接荷花乡(今荷花街道),西北两面接集里乡(今集里街道)。境内有筱水、龙津两溪自北向南纵贯流入浏阳河。清代为中立大团,民国时为中枢镇(辖中孚、中庸两乡),集市贸易繁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城关镇,撤县设市之后改为淮川街道办事处。城关镇为浏阳县治所在地,自唐景龙二年()复置浏阳县,县治即设于今址。元初再迁居陵镇,明初复迁今址。原旧城区有大街、小巷43条。年将升平、太平、皇仓、朝阳4条街道扩建成宽8米、长米的人民路,为全城主干街道。年又将紫微街和北正街改建成宽9米的北正路,直通浏东公路。城区名胜古迹众多。浏阳河畔的“状元洲”,为古浏阳八景“中洲风月”所在地,长约里许,平沙铺锦,绿草如茵,入夜波光映月,江风袭人。城东有孙隐山,相传为孙思邈栖隐处,今存洗药桥、洗药泉及炼丹岩诸迹,八景中称为“药桥泉石”。城北映月岭有“天后宫”,相传为清乾隆年间福建商人所建,登宫可望全城。年,圭斋路浏阳文庙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形式与规模堪与山东曲阜孔庙媲美,庙内原有全国唯一完整的全套古乐器,今存湖南省省博物馆。戏剧大师欧阳予倩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戊戌维新志士谭嗣同留下的谭嗣同故居、谭嗣同烈士祠和谭嗣同墓保存完好,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谭嗣同书斋精巧幽雅,自取名为“石菊影庐”。谭嗣同题联云:人在有情天,得此群山,暂舍事事;生岂无怀世,每当九日,亦自欣欣。谭嗣同(—),字复生,少时博览群书,喜读王夫之《船山遗书》,对西方自然科学多有涉猎。早年入新疆巡抚刘锦棠幕。光绪二十一年()在浏阳发起成立算学会,次年任南京候补知府,著《仁学》。光绪二十三年()回长沙,协助巡抚陈宝箴创办新政。在湖南维新运动中,谭嗣同是最活跃的人物。他倡设南学会,办《湘报》,宣传变法,抨击旧政,并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等办内河轮船、开矿、修铁路等新政。年光绪帝诏其进京,任四品卿御军机章京,参与新政。同年西太后发动政变,谭嗣同被捕,慷慨就义于北京菜市口,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官渡镇官渡镇位于浏阳市境中东部,跨大溪河中游两岸,东连张坊,西接沿溪,南倚永和、七宝山,北邻达浒。距浏阳市区38公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素有“浏东重镇”之称。官渡镇昔称官渡市,是湘赣两省通衢。据《湖南通志》载:元朝时代,浏阳县治曾设于此处北岸,当时名“居陵镇”。今仍留有西门桥、镇南桥等重要遗迹。镇南桥位于官渡镇北,《浏阳县志》载:“地为吴楚通衢,乾隆丁亥,群捐资架木。嘉庆十四年改石墩成梁。”居陵镇和官渡镇隔河相望,官渡镇在居陵镇南岸,有兵马大渡,故名“马渡”。旧联云:马渡风偏古;龙门绪自长。后来马渡改名官渡,故镇以渡名。居陵镇早已毁于兵燹,现在的官渡镇以原来的渡口命名,沿用至今。清顺治二年()李自成部将领王进才、马进忠等曾大破官军于此,乘胜攻克浏阳城。年夏,红十六军在此击溃国民党陈光中部。可见,官渡历为战略要冲。作为乡村政权驻地,集市贸易亦有悠久的历史。浏阳河的源头大溪河自东北向西南斜贯境内,沿河两岸为冲积平地。其中麻洲、中洲、龙尾洲、马家洲、钟家洲、吴家洲、冯家洲,素有官渡七大洲之称。官渡镇历史建筑留存较多,如施氏宗祠、施家老屋、李家大屋、谢氏宗祠、谢家老屋、周氏宗祠、宝盖山观音庙、奉先祠等。张坊镇张坊镇位于浏阳市东部,大围山南麓,湘赣边境,距市区60公里,南靠小河乡,西连永和镇、官渡镇、达浒镇,北接大围山镇,东北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排埠镇毗邻,东南与江西宜春市万载县仙源乡、赤兴乡、白水乡接壤。主峰七星岭,海拔米。明永乐六年(),域民为表彰张姓叔、侄二人同登乡榜建张家坊(牌坊),简称张坊。清康熙十四年()张坊属浏东第三都,民国元年()改为张坊镇。年后,区、乡、公社均冠张坊之名。年改设张坊镇。年上洪乡、人溪乡并入张坊镇。张坊境内群山环抱、立峻挺拔,在崇山峻岭和茂密山林之中,镶嵌着无数的奇峰异石、流泉飞瀑、寺院古墓,大围山森林公园东麓园位于境内七星岭村。张坊镇守和村有唐兴寺,相传始建于唐武则天天授二年(),敕封唐兴寺。寺三进,台级式砖木结构。今存清乾隆八年()古碑,寺后为灵山,寺门古联云:即空即色;灵水灵山。张坊是有名革命老区,是王首道、张藩、张翼翔、何志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烈士李白的家乡。湘鄂赣苏维埃政府驻地旧址、毛泽东遇险旧址,王首道故居、李白故居等红色旅游景点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王首道故居位于张坊镇上洪蟹形组,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为钟姓庄屋,后两经易手,成为王俊朝(王首道之太祖父)的产业。蟹形大屋坐东南朝西北,中间正屋前后两进,两边对称横屋伸出,是典型的农村土木结构三合院。王首道(—),年在长沙读中学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他进入毛泽东同志主办的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l年春转为中共党员。至马日事变后回到家乡,成立浏东游击队,展开对敌斗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王首道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原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年,王首道故居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达浒镇达浒镇原称达浒市,位于浏阳市东部,跨浏阳河上游大溪河两岸,距浏阳市区42公里,浏东公路穿境而过,南接官渡镇,北至连云山与平江县交界,东至大围山中岳林场,西界沿溪镇。相传元朝以前,此地河两岸住着不少人家,以农业为主,兼营商业,河中有一桥,沟通两岸,有时水涨桥低,须踏水而过,遂以“踏浒”名其地。浒,水边之意。后来此地百姓希望发达,改名“达浒”,沿用至今。该集镇为县东重镇,历为区、乡政府驻地。浏阳河自东向西南斜贯全镇,沿河两岸为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境内椒花、丰田、金坑、石田4小河汇入浏阳河,原均可放流竹木。象形村风景区被评为浏阳“新八景”之一。清澈的溪水从山脚流过,高山峰岩错列,山体浑圆,形成奇特多姿、若人若物、若禽若兽的奇山怪岩。象形村之上的呼田有座小石山,山岩临涧,石孔参差,其状酷似各种动物,有象鼻山、狮子山、麒麟山、龟山、蛇山等,不一而足,因此取个总名叫花岩石。象的长鼻直插河底,鼻孔处有两个又大又深的穿孔;雄踞一方的麒麟,腹部也有一巨大的伤口。“象形”的地名由此而生。位于金石村的孔氏家庙,始建于明代,庙宇坐南朝北,共三进,土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小青瓦。今存大成殿、五王殿等,其余建筑均毁。明洪武六年(),孔子第五十五代孙孔靖安迁居浏阳,明万历十四年()由县府为孔氏建造家庙,并免孔氏差赋徭役。年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中州岛、板贝湖、金坑溯溪、百丈漕瀑布、天主教堂、石仙寺、罗汉寺等名胜古迹,显示着包容的文化底蕴。沿溪镇沿溪镇位于浏阳县东,西距县城33公里,东距大围山西麓40公里,系半丘陵半平原地区,东邻官渡和达浒,西接古港,北邻平江,南依浏阳河。境内有一沿溪桥,是浏东要道,始建于宋代,明清均有修葺,由九拱改为七拱,是古代遗迹。镇以桥为名。原有桥碑,碑上有对联云:一轮明月,沿江千古照;九曲拱桥,溪水四时通。境内有盐井温泉、祖师岩、潘溪风光等旅游风景区,有沿溪桥、望仙桥、大光寺等古迹。大光寺为浏阳四大佛教祖庭之一。据载,“创于晋,盛于唐”,香火盛时和尚多达余人,有“千人床,万人锅”的说法,今庙址后山坡尚有多处和尚墓。邑人陈先信题殿堂联云:仙宫座上,千佛正襟施法雨;宝殿堂中,众生俯首祷慈云。祖师岩位于沿溪镇大光湖村,山脚下望仙桥是一座单孔石桥,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由条形青石块堆砌而成。桥全长约15米,宽约4米,高约10米,桥两端有10余级台阶。桥上侧刻绘麒麟、狮、象等精美图案,下侧为八卦图。桥身被各种藤蔓缠绕,更显古朴。立于桥头仰望,可见祖师岩陈大仙人庙,便因此得名“望仙”。陈大仙人庙始建于清嘉庆十年()。原庙为麻石墙体,巨木为架,铁瓦盖顶。年我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率部在祖师岩与国民党军战斗,枪弹打光后坚毅跳崖,幸获生还。古港镇古港镇位于浏阳市中部偏北,年三口镇合并于古港镇,东与永和、沿溪两镇接壤,南与高坪镇毗连,西与淳口镇和关口街道为邻,东北与社港镇相通,北与平江县交界。古港系浏阳河上游大溪河重要港口之一,历史悠久,故名古港,集镇以港为名,历为区、乡、镇政府驻地。大溪河流经古港、溪江、杨潭,在双江口汇入浏阳河。著名古寺宝盖寺位于古港镇宝盖寺村,为唐时僧约禅所建,原有九栋十八庭。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亲笔书“宝盖佛祖”匾,并题联4副,今悬于第一殿。其一云:西祖一佛圣;云霄九天春。其二云:德被光日月;明照尽寰尘。此外,古港镇今存古迹还有古港集镇聂公庙、金园村龙潭湾佛祖庙、金园村黄光古桥、花城村胡家岭桥、白露村呈祥大屋、东星村李氏宗祠等。永和镇永和镇原称永和市,位于浏阳市中东部,距浏阳市区38公里,东邻张坊镇和小河乡,西界大溪河,南临中和镇和文家市,北接官渡镇和沿溪镇,西南与古港镇毗连。相传永和镇原名奔埠市,或般步市。宋末元初时,历经灾荒、瘟疫、兵燹,已无人烟。后欧、柳、唐、卜四姓由长沙迁此,插草为标,将该地改名为永和市,取永远和好之意,沿用至今。永和镇以菊花石闻名于世。菊花石产于浏阳河永和镇地段河床下层。石上分布洁白晶莹、形如秋菊的花纹。花纹是立体的,在任何一个侧面都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菊花。产石的河段称为“菊溪”。清同治《浏阳县志》载:“菊花石堪称菊石花,在县东永和镇侧,大溪水过永和市,中流石亘如洲,无甚花卉,一望如漩涡堆积凹凸万状,如镂如封,色苍然可爱,有纹而晶莹,作菊花状,跗萼宛然。其中式含苞半吐,殊极有趣。每秋高水落,益玲珑可喜。”清末,菊花石雕已相当发达,浏阳县内有石雕艺人20多人,并有阳长厚开设的“补天石菊花石雕作坊”开业,产品有砚台、笔筒、水池笔架、镜屏、帽筒等,技法由浅刻、平面刻过渡到浮雕、半浮雕、镂空和圆雕等。花形也由简到繁,如“梅兰竹菊”四君子、蝴蝶采菊、蜜蜂采花、金鸡采菊等作品,成为工艺美术珍品。年,石雕大师戴清升所雕的梅菊瓶和梅兰竹菊横屏展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并被誉为“全球一”。永和镇是老革命根据地。1年农民运动时,永和市范围建立了乡村苏维埃政权。年8月23日,毛泽东率红一军团到永和市,驻扎在今石江村李家大屋,与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会师,整编为红一方面军。永和镇还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启龙、唐亮、李贞等的家乡。年七宝山乡合并于永和镇。七宝山因富藏铅、铁、硼砂、青矾、胆矾、土磺、碱石7种矿物而得名。原七宝山乡有狮子山庙,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祀陈昭显真人,又名仙人庙。光绪二十三年(),再建杨孝子庙。两庙合一,上下两栋,共26间,青砖铺地。庙堂联云:庙有群仙,岂仅恩光昭碧水;民无微恙,多亏圣手镇狮山。大瑶镇大瑶镇位于浏阳市城区南22公里,东连澄潭江镇,西接枨冲镇,南临金刚镇和江西省萍乡市,北靠今荷花街道牛石岭。相传明末清初此地多陶匠,生产水缸之类,流传一句歌谣:“上至花江,下至金刚,千日砍柴一窑装”,故名大窑。因“窑”与“瑶”同音,后演变为大瑶。又因此地曾设为至醴陵古驿道上的一个递铺,并形成集市,故又名大瑶铺、大瑶市。镇辖范围夹在湘赣交界山岭和九华山之间。南川河纵贯境内,由熊家洲入金刚公社境内。大瑶镇素有“花炮之乡”的美誉,相传是花炮业始祖李畋的故乡。李畋相传生于隋仁寿(—)年间。又相传李畋得到药王孙思邈的指点,将“伏火硫磺”首创为“火硝纸爆”,开“烟花礼炮”之先河。一说李畋为醴陵县麻石村人。另一种说法,认为李畋为宋代人。陶宗仪辑《说郛》第三十九卷转引[宋]李畋《该闻录》:“李岐邻叟家,为山魈所祟,岐令除夕聚竹数十根于庭,焚之使爆裂有声,至晓乃寂然。”也就是说,宋代人李畋讲述了鞭炮的来历。今大瑶镇和麻石村都建有李畋庙,香火异常旺盛。相传农历四月十八日是李畋的生日。每到这天,做鞭炮行业的人家都要焚香点烛,献上三牲,向李畋先师神位叩首作揖,虔诚祭祀,祈求福佑。先师生日前一夜,更是铳炮冲天,热闹非凡。大瑶镇李畋公园内建起了全国第一家花炮文化博物馆。浏阳本土楹联家王巨农题门联云:卜旧址以建公园,看幽篁环古冢,瑞草绕新亭,万斛乡情酬祖德;祀先师而修杰阁,喜遗像铸青铜,展厅盈紫气,八方游客谢东风。正殿为李畋庙,内供李畋神像。传说中的李畋墓尚在,年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年杨花乡并于大瑶镇。原杨花乡内尚存九龙寺、武圣庙、三圣殿、彭氏宗祠、刘氏宗祠、张氏祠堂等历史建筑。金刚镇金刚镇位于浏阳市最南端,西北邻大瑶镇,南通醴陵南桥,东与江西萍乡接界,是一个两省三市交汇要地。醴浏铁路和大茶公路贯穿于中部,南川河经全境流入醴陵,沿河两岸系冲积平地,土地肥沃,高产稻麦。唐僖宗年间,在境内石霜山建石霜寺,寺内塑金刚像,遂将集镇取名金刚头,后沿作乡、镇名。石霜寺又名崇胜禅林,寺宇依山而建,呈参差错落之格局。自唐至清,屡经修葺。今存大雄宝殿、关圣殿、云水堂、洪音阁、祖堂、方丈室、花蓼阁等。宋代毕田作《石霜寺》诗,自注曰:“石霜寺,在浏阳县南八十里,有崇胜禅院。昔普会禅师居众千余,名其堂曰‘枯木’,盖取其宴寂也。廉使丞相裴公尝亲枉大斾诣之,留玉環象笏于此,迄今存焉。”诗云:石上泉华喷猛霜,境奇因此辟禅房。使君怀笏留何用,枯木千余满一堂。金刚镇金庄村有南宋抗金名将刘锜之墓。冢首竖青石墓碑,阴刻楷书碑文“宋刘锜将军墓”。碑上又横卧一大块不规则青石,显得十分苍古。刘锜(—),字信叔,宋德顺军(治今甘肃静宁)人。建炎中,为陇右都护,为西夏人所畏。张浚宣抚陕西,任为泾原经略使。绍兴初赴京,领宿卫亲军。十年(),宋金和议成,充东京副留守,率八字军赴任,于顺昌与金兀术战,大败其精锐10万人。次年,与张浚、杨沂中会师援淮西,破敌于柘臬(今安徽巢县北)。旋遭秦桧、张俊忌,罢兵柄,知荆南府,旋知潭州。三十一年,金兵南下,任江淮浙西制置使,守淮东,因老病不能任事,退至镇江。次年忧愤而死。金刚镇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有桃树湾刘家老屋、星星村六栋堂、星星村李氏宗祠、太子湖村何氏宗祠、丹桂村唐氏家庙等。年桃树湾刘家老屋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家市镇文家市镇位于浏阳市东南端,地处湘赣边界,南与江西万载县、宜春市、上粟县毗邻,北与中和镇相连,是湘东边陲重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相传明代年间文姓聚居于此,逐步形成圩场集市,文家市由此得名。文家市集镇历为区、乡、镇政府驻地,今文家市镇包括原岩前乡。文家市镇属九岭山脉西南延伸部分。地势自东向西倾斜,地形切割强烈,岭谷相间,由东北向西南排列,纵横绵长,构成天然屏障。境内沙溪河属南川河上游,自东向西流经全境,沿河两岸为冲积平地,土地肥沃,是主要的产粮区。历史上,文家市一直以商贾云集、市场繁荣而著称。始自清嘉庆年间的一年一度的湘赣边贸“牛马会”、龙图寺庙会,百年墟场,至今不衰。文家市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华书院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是当时浏阳八大书院之一,年改名里仁学校,文华书院学生、里仁学校首任校长刘世道题门联云:春风化雨;舜域贤关。罗章龙、张国焘、陈世乔等早期共产党人曾执教于此,胡耀邦、杨勇等革命先辈毕业于这所学校。年9月19日,毛泽东在此领导“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其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解放军杨勇上将的故居位于文家市集镇,年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此外,文家市还有以刘、彭、蔺、余等姓氏祠堂为代表的古民居建筑群,有以盘古庙、鲁班庙、万寿宫、财神庙、李畋庙、龙图寺、将军庙、观音庙、华陀庙等为代表的古庙宇群,还有保宁桥、百龄桥等古代桥梁。作为湘东边陲重镇,文家市留下不少古代军事遗址,著名的有铁岩关、许阜尖等古代军事要地。相传铁岩关始建于春秋时期,雄踞于吴楚间的交通要道上,原有一栋三层关楼和一段城墙,关楼联云:东南锁钥;吴楚咽喉。枨冲镇枨冲镇位于浏阳市西南,浏阳河中游南岸,东连金刚镇,西接葛家乡和普迹镇,南界醴陵潭塘,北邻浏阳市区。枨冲集镇位于杨家、东湾两冲之口,素有“千年古镇”之称,其名源于东汉建安年间,原橙子树较多,因古“枨”字与“橙”同音同义,故名枨冲,历为乡、镇政府驻地。枨冲古庙宇以市心殿位于青草集镇之市心的市心殿最为有名。市心殿始建于宋,主祀土地神。相传清乾隆帝曾赠“市心福主”铜印,并赐“得一以灵”匾。年,当地九庙合一,市心殿供奉市心福主、玉皇、许真君、药王、包公、杨泗将军等数十尊神像。邑人黎桂荪题殿堂联云:福耀绵长,从而归市;主宰浮沉,求其放心。枨冲古庙宇还有大元地三元宫、曾家冲三元宫、董家塘木平寺等。枨冲英才辈出,是唐才常、刘人熙、黎尚雯、余昭常等爱国志士的家乡。镇头镇镇头镇位于浏阳西南边境。东隔浏阳河与普迹镇交界,东南与官桥镇接壤,西南与株洲市毗连,北与柏加镇和长沙县江背镇为邻。相传镇头市在明末时为郑姓集居,地名郑家湾。后郑姓财主在此开店,名郑家市,不准外人营业。到了清代,一县官至此踏灾,群众控告郑氏霸行。县令认为一姓不能垄断,责令改名镇头市,实际仍暗含郑姓倡头之意。镇头集镇古为浏阳四大粮仓之一,建于清康熙八年()的西满仓即位于此。镇头镇田坪社区尚存老街长约米,路面均为麻石铺就,房屋墙面或者墙基上多刻有如“墙垛、两宅公管、通前至后”等字样,以区分房屋与房屋之间的地界,或者房屋的建筑者、所有者等。北星社区有钟佛寺,由钟佛寺、三圣殿、戏台等组成,大门佚名联云: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位于跃龙村的罗氏宗祠规模较大,形制典型,雕刻精细,是研究晚清祠堂建筑的实物标本。罗氏宗祠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砖木石结构,面阔五间,由前、中、后三栋组成。前后两栋为硬山顶,覆小青瓦,二重马头墙;中栋为歇山顶过亭,两侧为厢房,猫拱背式封火墙。正面开三门,中间一门两侧设石鼓一对,正门外立有石狮一对。普迹镇普迹镇位于浏阳西南边境,跨浏阳河中游,离浏阳市区40公里,东连枨冲镇,西接镇头镇和官桥镇,北邻葛家乡,南靠醴陵县境。镇内有白茅宴与醴陵县分界,构成一道天然屏障。普迹镇原有万寿宫庙,庙内祀“灵戚普济之神”许逊,故取镇名为普济市,后因谐音演变为普迹市。过去每年戌月和十一月为圩期,分别叫“八月会”和“冬至会”。参加交易的商品有来自广西的猪狗,河南的毛驴,贵州的马和湖北、江西的牛,因此习称为“驴马会”或“狗会”。位于双洲村境内的河家湾古码头,建于宋初,是浏阳河水运重要的中转站之一,也是江西客商经浏阳南乡往长沙的交通要道。从明清到20世纪60年代,古渡口始终繁盛不衰,每年河家湾的特产四斤桃成熟的季节和农历六月初三的庙会,上千人乘船来看戏、买货,两岸停泊的船只延绵数里。河家湾码头全长约70余级47米,由53厘米宽80厘米长麻石条砌成,是现今唯数极少且保存较为完好的千年古码头。普迹镇尚存庙宇有河家湾陶泗王爷庙、古寺村黄茅古寺、大中村李广三圣将军庙等。邑人赵庆安题李广将军庙联云:功劳显赫未封侯,汉室空留千古憾;威灵久远仍慑敌,庙堂长供一炉香。北盛镇北盛镇位于浏阳西部,跨捞刀河中游两岸,东接淳口镇和蕉溪乡,南达洞阳镇,北连沙市镇,西邻永安镇。清朝康熙初期,在浏阳县四乡各建一个粮仓,分别称东丰、南盈、西满、北盛,取五谷丰登、粮食满仓之意。北盛仓一直作为地名沿用至今。北盛仓集镇历为县西重镇和基层政权驻地。北盛镇桥上村(今工业园内)今存药王庙。据当地孙氏族谱记载,药王孙思邈后裔在浏阳繁衍成一脉,于明末建庙纪念。历经战火,几毁几建。今存主殿,供药王雕像,前有戏台。大门佚名联云:赤胆系苍生,纵隋召唐征,千金方胜腰间印;青山栖隐士,任猿啼蛙闹,百岁人成药里仙。北盛是是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的家乡。王震故居位于北盛镇马战村,九曲溪绕过屋前,杨梅岭绵延而去。原故居始建于清末,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建筑布局为前后两栋,两侧辅以厢房,共计大小房屋32间。今存王震故居为其弟王余美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改建,土木结构,小青瓦,面阔三间。王震(—),原名王开林、王余开、王正林等。在长沙参加革命后,改名王震,取震慑敌之意。在以后的南征北战和南泥湾军垦与新疆屯垦戍边生涯中,又相继有“王胡子”“胡子将军”“铁将军”“老镢头将军”等绰号与尊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年,王震故居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永安镇永安镇位于浏阳市西北,离长沙市区、浏阳市区各2公里,长永高速穿境而过,跨捞刀河中游,东邻北盛、洞阳两镇,西南界长沙县,北接沙市镇。永安镇驻地原名潦浒市,以捞刀河的原名潦浒河而名。清康熙三十六年(),知县王珽认为“潦浒”与“老虎”谐音,而虎性凶恶,很不吉利,遂将将潦浒市改为永安市,取永远平安之意。王珽还撰写了一篇《新建永安市名说》,文中曰:昔宋均,务德化,虎皆渡江。兹遇郡宪王公奉旨丈田,襜帷按浏,首于此市驻宿,一丝不扰,鸡犬皆恬。在良懦之氓既已蹈德咏仁,彼哮猛之类敢不望风辟易。余藉此良会,拟改嘉名,俯仰思维,莫若永安二字之为善。永安镇有祭拜关公的习俗,今毛公桥小学校址原为关帝庙,年前后翻修,并建有戏台,邑人李服皋题戏台联云:节义著千秋,想当时挂印封金,心中只大哥三弟;烽烟腾满地,慨此际吴官汉阙,目前仍五裂四分。永安集镇北侧捞刀河南岸又有南岳庙,又名寿岳宫,始建于清顺治元年(),有前、中、后三进,中后两栋依次供奉着南岳大帝等菩萨。日寇进犯时毁坏了前栋。年重建前栋并增建戏台。戏台背靠庙门牌楼,牌楼正上方是福、禄、寿三星及五龙捧圣浮雕,中间书(寿岳宫)三个镏金大字,下面拱形大门两边镶嵌着“福寿无量,嵩岳效灵”八字对联。永安镇的名人有湖南辛亥革命副首领陈作新、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珮云等。

推荐阅读

1、三湘惊雷震九州——长沙和平起义纪实

2、吉祥巷片区条条街巷有故事

3、他对清朝有再造之恩,官至极品!墓址选地却一波三折

4、临湘市聂市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著名茶乡

5、说不尽的北山之山

6、千年古镇福临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suzx.com/ssuxqh/116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