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镇 江口镇位于县境西南部,是封开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座落于西江与贺江的交汇处,毗邻广西梧州市,是广东通往广西及西南各省的咽喉之地,素有“两广门户”之称。江口因地处贺江汇入西江的口岸而得名,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辖5个社区居委会和10个村委会条自然村;村、社区干部80名;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有耕地面积.5亩,山地共亩;有41个党支部,1个党总支,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名。年全镇工业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7%;农业总产值.2万元,同比增长5.9%;农村人均纯收入达.5元,同比增长6.22%;全镇村级集体收入44.14万元。镇机动财力达万元,比上年增加50万元,确保镇的正常运作;国、地两税共万元,其中国税万、地税万,分别比上年增长34.4%、20.6%,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县要求,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江口镇交通、通信、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完善。西江、贺江和国道线贯穿全镇,实现了村村通水泥硬底化道路,西距梧州20公里;溯西江直上可达梧州、桂林等地;顺江而下可抵肇庆、广州和珠江三角洲以及港澳等地;设有可直接出口的海关码头,是全县客货运集散地。邮电通讯方便快捷,实现了村村通程控电话。电力能源供应充足,供电网络完善。市政建设日新月异,初具现代化城镇规模。工业、商业、住宅、公共活动场所布局合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建造了集防洪、交通、观光于一体的县城防洪大提;体育中心、文化中心、江滨、塔山公园、有线电视台等一应俱全,北回归塔和广信塔已为我县文化、旅游观光重要标志;镇内还有高级宾馆多间。 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大力实施“农业稳镇”发展战略,发展“三高”农业和“龙头企业”,全镇初步建立了优质谷、肉桂、蔬菜、水果、水产、八角、麻竹等农业基地,形成了封川村、曙光村、丰沙村发展蔬菜;新进和胜利村发展肉桂、水果、优质谷;大旺村发展八角、麻竹;扶来、勒竹口、台洞村发展水产养殖为主的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农业生产格局。二、三产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以金圣家具厂、六角林场加工场为龙头的木材加工企业;以雅铃腐竹厂、雄兴食品厂为龙头的食品生产企业不断壮大;以封川石材厂、江口灰砂砖厂为主的建材企业不断发展。全镇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华伦玩具厂、金圣家具厂、顺泰制衣厂、江口油站、日晶肠衣厂、新乐碳素厂等企业落户我镇。 江口镇辖区内有学校11所、幼儿园6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以农村合作医疗为基础的卫生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政通人和,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先后获得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省级先进集体”、“肇庆市爱国拥军先进单位”、“肇庆市科普镇”、“肇庆市文明镇”等光荣称号。 江川镇 江川镇位于县境南部,北纬23°24′,东经°24′,距县城6公里。东面、北面临西江,与县城江口镇隔江相望,南与平凤镇相邻,西北与广西苍梧县、梧州市相壤,属丘陵山区。全镇总面积.0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3.83万亩,其中山林面积12.31万亩,耕地面积1.03万亩,其中水田0.78万亩。辖江山、新兴、料塘、界首、裕丰、新泰、五合等7个村委会和豆腐坑1个居委会。年全镇总住户户,总人口人。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万元,增长5%,农业总产值万元,增长6%,镇财政预算收入29.6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6%,人口自然增长率5.8‰。 白垢镇白垢镇位于封开县中部麒麟山南麓的丘陵地区,东经°37′,北纬23°31′,东北部与渔涝镇交界,东南部与杏花镇接壤,南部与罗董镇相连,西南部与江口镇连接,西北部与大洲镇连接,北部与都平镇毗邻,距封开县城江口32公里,距“广东小桂林”龙山风景区24公里。全镇总面积.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亩,山地面积亩、水域面积亩,辖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1.4多万人。近年来,白垢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抓紧建设县城江口至白垢、白垢至渔涝的三级水泥路。目前,全镇已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村村通公路;通讯方面已实现光纤程控自动化,村村通电话,电话进农家;座落镇内有肇庆市白垢电厂等4间大中型水电站和镇属30千伏安变电站,电力供应充裕,供应正常;文化、广播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白垢镇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光热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布局初步形成了水果、水稻、水产、甘蔗、松脂、蚕桑、竹木、肉桂等八大生产基地,农副产品尤以沙糖桔、贡柑、红菇、麒麟山茶、鱼仔干、河鲜称著,特别是白垢沙糖桔、贺江鱼在县内外的较高的知名度。蕴藏丰富的白石、钨等矿产资源,正谨待开发。贯穿镇的贺江形成的市白垢电厂、江口电站两个天然库区,水流缓慢、清澈,山水相映,既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发展水面特色养殖(网箱养殖)的好去处。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目前,白垢镇以水力开发为动力的小水电行业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正日渐兴起。 大洲镇大洲镇位于封开县西部(北纬23°31′,东经°32′),北回归线贯穿境内。东与白垢镇交界,南与江口镇接壤,西与广西苍梧县交界,北与都平镇、广西木双镇毗邻。总面积.84平方公里,辖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人。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元。 大洲镇水陆交通便利,素称贺江下游的交通枢纽,沿贺江、东安江上航可达广西贺县、苍梧县,下航15公里进入珠江主流西江航道,可直抵梧州、肇庆、广州、珠江三角洲等地。大洲镇府至县城江口公路总长16公里,接国道线可通肇庆、广州等地,接县道可通广西苍梧县木双镇。 镇内矿产、水力、旅游、林业等资源十分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铜、锡、水晶石。水力资源丰富,贺江、东安江贯穿全境,建设有中型水力发电站1个,小型水力发电站2个。 大洲镇山青水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间艺术气氛浓郁,“五马巡城舞”、“麒麟白马舞”驰名省内外,九六年被省文化厅授予“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九八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多次参加省、市、县艺术节的表演,特别是二00六年应邀参加省国际旅游文化节表演获金奖。在境内的贺江与东安江交汇处规划建造龙皇岛旅游景区,将古朴的民间艺术溶进景区,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目前,龙皇岛景区经过专家论证,通过了环保部门的审批,被县列入发展贺江旅游项目之一。 全镇林业用地面积21万亩,主种松、杂木、杉、竹;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亩),主要种水稻、木薯、花生、甘蔗等。大洲镇农业生产布局经过近几年的调整,初步形成了油栗、砂糖桔、甘蔗、松脂、三鸟、柴竹木生产基地;工业方面依靠本地资源优势,兴办了十多家木制品加工厂、粗纸厂。 为加速经济的发展,大洲镇制定了一系列让利求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欢迎更多的客商前来投资办项目。 渔涝镇渔涝镇位于封开县中部,距县城江口镇约50公里,是封开县中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省首批中心镇之一。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1万人,下辖9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共个村民小组,山地面积11.2万亩,耕地面积1.59万亩,其中水田1.38万亩。渔涝镇交通十分便利。省道水谷线贯穿全境,东经河儿口镇可至肇庆,南经杏花镇与国道连接,北经莲都镇可达怀集等地,并与县道黄岗、白垢公路构成陆路交通网,贺江水运经江口镇汇入西江后可直达珠江三角州。渔涝镇农林资源丰富。竹、木和松脂是最主要的林产品,农产品则以渔涝黄烟、麒麟李、油脉菜等特产远近闻名。圩镇内设有编织、三鸟、成衣、黄烟、水果、肉菜等专业市场,集市贸易十分活跃,是封开县中部农副产品的集散地。近年来,渔涝镇委、镇政府以“农业稳镇、工业强镇、科教兴镇”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地缘、资源的优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千层峰风景区) 河儿口镇河儿口镇的农业主要以传统的水稻种植业为主,年产稻谷吨,是封开县主要粮产区之一。镇的经济作物基本以种植黄烟为主,每年种植生晒黄烟多亩,总产量多万斤,成为镇及农民的重要经济支柱,“扶学烟”名噪一时,曾获得过中南五省黄烟评比第二名。另一种经济作物是花生,由于全镇的泥土特有的适度的沙质,特别是河花生的种植,产量都在-斤左右,年榨优质花生油40多吨。 河儿口镇的林业资源也十分丰富,河儿口镇的四周是连绵不断的群山,山上有松木、樟木、藜木等优质木材,全镇林木蓄积量在三十多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0%,林业发展前景广阔。 河儿口镇的三高农业起步较晚,新建镇之后才把发展三高农业推向0。目前全镇种下各种水果多亩,仍有相当多的土地、荒地没有开发,原因主要是缺乏资金,技术力量薄弱,故此三高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石灰石也是河儿口镇的一大资源,全镇遍布石山,石灰石的蕴藏量大约10亿立方米,目前的开发主要停留在出卖石灰石产品上;现有水泥厂一间,年产水泥25万吨,大小石场十多家,石灰石资源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河儿口镇河流众多,水利资源丰富。全镇有大小山塘水库十多个,有面积亩,蓄水万立方米的松坪水库;七星河上建有三个水电站,黄岗河也建有三级电站,年发电量在0千瓦时以上。南面的香车河集雨面积达十平方公里,落差米左右,电力蕴藏量在千瓦时以上,目前还没有进行开发。 河儿口镇工业主要以加工业为主,有工业企业多家,主要是联营企业与私营企业。浙江商人投资万元,建起平方米的木制工艺厂,年产值在万元以上,产品远销海外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河儿口镇的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城区建设得到快速发展。镇府在龙山风景区附近开辟一个新的商贸中心,该中心征地多亩,进行合理的规划,投入几十万元铺设了下水道及水电设施,建好三条24米宽、多米长的主街道,以及0平方米的肉菜市场等基础设施。新商贸中心已初具规模,各方的投资大量涌来,因为邻近著名的风景区,不久的将来定能大展宏图,带动镇的经济发展。 莲都镇莲都镇位于封开县东北部,距县城68公里,东与怀集县交界,南面与河儿口毗邻,西南与渔涝镇接壤,西北与都平接壤,北面与南丰镇相连。镇内交通方便,省道线二级水泥公路穿过镇境。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山林面积30.61万亩,有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亩。总人口2多人,其中城镇居民2多人。0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元。辖下12个村(居)委会,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5所;有卫生院1所;卫生站13所。镇内企业主要是利用丰富的石灰岩、林木、水等资源优势,重点开发林木和水资源,现有水电站和木制品等加工企业共20多家;农业方面,主要发展特色农业,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引导种植业发展。形成以种植速生桉树、砂糖桔和水稻为主的农业新局面。 杏花镇杏花镇在具有岭南历史文化之乡称号的封开县中部,距县城江口39公里,杏花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天下第一石——斑石屹立于镇内,有文化之乡的美誉。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镇内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达,省道水谷线二级公路穿境而过,是封开县中部的交通枢纽,圩镇建设日新月异,繁荣昌盛,街道清洁卫生,环境幽雅,先进的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连接世界各地。镇内三座发电站供应充裕的电力,农产品繁多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足,社会治安良好。 全镇地域面积.3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会,1个社区委员会,总人口人。-经济状况 近年来,杏花镇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实施”工业立镇,农业兴镇、旅游旺镇”的发展战略.去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农业总产值万元。农村人均收入3元,财政税收入库万元。在发展镇级经济中,杏花镇明确经济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壮大原有企业,大力发展私营企业。努力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加快了杏花鸡养殖业的发展,建立了杏花鸡养殖走廊、杏花鸡繁育中心,创办了杏花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镇共计养殖杏花鸡达万只,增加农业收入达0多万元。杏花鸡饲养业已成为该镇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同时,该镇也花大力气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资源,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良好投资环境,主动”走出去”承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吸引更多的外商前来投资建厂。目前,该镇的大型外资项目:一个是计划投资0万元创办的杏花鸡农业产业化项目;—个是与外商合作创办的杏花千亩蔬菜基地。目前,这两个项目已经在密锣紧鼓的建设中,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足以说明杏花是外商投资的宝地。 目前,全镇已有镇、村、个体、联户四级企家。其中镇办企业5家。镇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加大对杏花镇繁育中心的投入,扩大发展。该中心观的种鸡存栏量达3万多只,年产鸡苗达万羽,年总收入达万元。通过创办杏花镇繁育中心;有力地促进了杏花鸡饲养业的发展,辐射带动0多户农户,专业大户养殖杏花鸡,单此一项农民收入增加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口 优化农业结构,提高”三高”农业水平,近年来,该镇不断推进”农业稳镇”战略,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了农业综合开发利用的力度,已初步形成了山上种优质水果,杏花银梨、油粟、大柚,山下种蔬菜、养鱼、种麻竹,种优质谷的农业产业化格面。大力创办了—批”三高”农业生产基地。3年全镇种植黄烟3亩、西瓜0亩、蔬菜亩、优质水果3亩,优质稻田00亩、养殖0亩。全镇涌现出多户有一定规模专业户。-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近10年来,杏花镇圩建设日新日异,繁荣昌盛,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认真做好规划,大力扶持发展第三产业,镇内的建筑,商贸,房地产、餐饮业和农村社会服务等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全镇拥有个体、私营企业家。以天下第一石——斑石为中心的旅游业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大斑石景区) (以上内容转自网络) 置业首选,东丽新城! 心动不如赶快行动,快d过来参观或者罗起电话打俾小丽我咨询下啦!仲有睇楼专车接送噢! :封开县江口镇封州一路号东丽新城 :()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suzx.com/ssuxqh/1165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