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治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tslf/180306/6084110.html萍乡,是一方神奇而火红的热土,是中国近代工业先驱、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秋收起义爆发地、中国工农革命军诞生地、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萍乡,因中国近代工业的大企业––汉冶萍公司的萍乡煤矿而闻名于世; 因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党的杰出领袖领导的工人运动而名震天下; 因毛泽东同志在这里组织秋收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高擎起第一面中国工农革命军大旗的秋收起义而令人敬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全国“十五个之最”而在中共史上写了辉煌的一页; 展现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先进,中国无产阶级从诞生、觉醒、反抗到有组织大罢工、武装夺取政权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创建初期奋斗历程的典型代表。 毛泽东同志在萍乡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的辉煌篇章, 邓小平同志题写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馆名, 江泽民同志为“秋收起义纪念碑”题写了碑名, 曾庆红同志在安源考察时指出“安源的革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安源作为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萍乡已成为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我省红色旅游五个基点之一,并入选为全省十大红色旅游景点。 、秋收起义广场是为纪念秋收起义而建设的纪念性广场,位于萍乡城北新区,占地面积亩,总投资.2亿元,以新建的昭萍桥为中心,萍水河为纽带,四个块面组合而成。广场不仅建有气势恢宏的纪念碑,还有占地面积多平方米的喷泉池,高达57米的全电脑控制彩色音乐喷泉,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的水幕电影,以及露天演艺场、艺术回廊、生态公厕,具有纪念、集会、娱乐、休闲等功能,成为萍乡市民的活动中心。秋收起义纪念碑矗立在秋收起广场中心广场的主轴上。纪念碑占地面积5平方米,碑身高30.9米,其中碑柱高27米,象征秋收起义发生于年,基座高3.9米。纪念碑由“9”字(代表秋收起义爆发的时间为9月9日)、浮雕、长城、原安源煤矿徽标、碑柱、火炬、五星、碑文、红旗、山川、稻穗等图案协调配置,有机结合。 2、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位于中国江西省萍乡市安源镇。前身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遗址陈列室。创办于年,年兴建陈列馆,年开放,年8月改现名。该馆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平方米,陈列面积平方米。 该馆陈列内容共分6个部分,主要介绍92~年安源工人运动的历史,反映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优秀代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陈潭秋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安源工人运动具体实践相结合,建立党、团、工会组织,领导工人罢工,开展农民运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参加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历史过程。八个展室共分六个单元:(一)苦难和早期斗争;(二)组织超来;(三)路矿工人大罢工;(四)二七惨案后的坚持和发展;(五)工农联合,支援北伐;(六)秋收起义、武装割据。 该馆还辖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总平巷井口、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 3、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即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指挥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牛角坡52号,原为湖北同乡会会址,共8栋7间,为砖木结构平房,建筑面积平方米,原为湖北同乡会会馆。年5月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租用此地,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指挥部也设在此处。年9月罢工时,罢工指挥部亦设在此。罢工胜利后,俱乐部机关迁至半边街,此处为工人学校第二校校舍。 年,由毛泽东领导的中共湘区委员会派李立三、刘少奇、蒋先云到安源地区开展工人运动,同年3月,成立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筹备委员会,5月日俱乐部正式成立,李立三、刘少奇先后担任俱乐部主任,并建立党团组织和工人纠灿谟。因为路矿当局长期拖欠工人工资并压迫工会,9月4日俱乐部领导路矿工人多人举行大罢工(即著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并取得了胜利,使当局接受了工人提出的各项谈判条件。年,安源矿工集资兴建了一所新俱乐部,俱乐部各机构也迁往新址。 新俱乐部兴建式样仿自莫斯科大剧院,为一二层楼房。一楼中厅是纠察团办公室,右侧为裁判委员会办公室,左侧是会计办公室;二楼左侧为总代表会议室,左侧前房为刘少奇和何宝珍的卧室,二楼右侧大房为主任团办公室。 4、总平巷(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煤矿开办时建造的矿井主要出入处。是一座砖砌门坊式建筑,背靠安源山,井口上方塑有铁锤岩尖图案和“总平巷”三个显目的大字,中间半月形建有大拱门为出入总口,通往距地面近千米深处的井下,两侧建有附属建筑物。她既是安源煤矿建矿史的重要文物,也是年9月罢工斗争的重要场所,毛泽东曾从这里下矿井考察,刘少奇、李立三也曾来此处了解工人生产生活情形。 5、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谈判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成于年,为砖木结构轿顶式二层楼房,建筑面积0余平方米。原为萍乡煤矿总局办公大楼,年9月罢工时,赣西镇守使署所设戒严司令部亦驻此,9月6日工人俱乐部全权代表刘少奇在此同戒严司令及路矿当局谈判。 6、萍乡市煤矿总局旧址(即盛公祠,省重点文物保持单位) 年煤矿开办时建造。初为矿局总公事房,后为矿局所聘德国工程技术人员住房。96年汉治萍公司总经理盛宣怀去世后,矿局为纪念盛宣怀,将此屋命名为盛公司。屋前存有为驻守所筑炮台遗迹。该建筑物为德国样式,因建于山坡顶部,显得突兀雄拔,三层砖木结构,有一定的建筑艺术价值。 年9月6日上午,戒严司令和路矿头目在矿局总公事房约见刘少奇,刘少奇在刀光剑影中一身是胆地走进大楼,大义凛然地声言:“不从磋商条件入手,无解决之希望!”戒严司令威胁说:“如果坚持作乱,就把代表先行正法!”刘少奇毫不为动,坚定地说:“万余工人为此要求,虽把代表斫成肉泥,仍是不能解决!”这时公事房被数千工人包围,吼声如雷,工人们声言,谁敢动刘代表一根毫毛,就把路矿两局打得片甲不留。刘少奇针锋相对的斗争和数千工人围楼相助,打击了路矿当局的嚣张气焰,只得约请刘少奇下午再来局里商量。9月7日,锅炉房燃煤将尽,发电机、通风机、抽水机行将停转,矿井面临毁灭危险。江西督军和路矿当局慑于工人的强大威力,深恐局势不可收拾而力主和平解决。路矿当局不得不答应与工人俱乐部谈判,经过长夜激烈争辩和商绅调停,于9月8日上午签订了承认俱乐部有代表工人之权,增加工资,改良待遇等3条协议。罢工历时5天,“秩序极好,组织极严”,“未伤一人,未败一事,而得到完全胜利”。 7、安源矿工人俱乐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后,在刘少奇主持下,由工人自行设计、捐款建造,年5月日落成,建筑面积平方米。俱乐部分前后两栋,前栋是办公楼,砖木结构,两层楼房。俱乐部下设文书股、互济股、宣传股、游艺股。后栋是工人讲演厅,为砖木结构,四层楼房。设演讲台及大厅,有坐位个。厅后部及左右侧共建通楼三层,三层共设坐位个,讲演台正面墙上悬挂马克思、列宁像,对联为:“有团结精神有阶级觉悟;是劳工保障是人类福星。”横匾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呵!”。俱乐部是20年代安源工人革命活动的中心,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第一所工会大厦,年月,国务院修复该旧址。 8、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为工人学校第一校校舍,位于张家湾的一个小院。系砖木结构,北端是二层楼,南端是平房,共5间,面积平方米。年9月初,毛泽东在此召开秋收起义军事会议,研究了秋收起义的部署,成立了党的前敌委员会。 9、萍乡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左侧,系一层砖混结构,面积平方米。正门上端有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孔原(萍乡籍)所题馆名——萍乡革命烈士纪念馆。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阶段,为人民革命、建设事业牺牲的萍乡藉烈士在册的有名。该馆陈列了黄静源、刘昌炎、朱少连、王麓水、高自立、邓贞谦等烈士的英雄事迹,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全馆内容分序厅和3个部分展出,序厅展示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为死难烈士的题词。第一部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部分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第三部分为缅怀烈士,继往开来。 0、萍乡革命烈士陵园(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西侧山坡。陵园占地面积20余亩,大门宽20米,纪念碑高6.8米,为花岗岩三门牌坊,为中国传统的牌坊风格,4根立柱镌有毛泽东手迹条幅:“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内柱上端横梁阴刻有烈士陵园字样,两端横梁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徽,两侧围墙装有漏孔式桃花、荷花、菊花、梅花图案,进门后为步阶吊唁场,可容纳余人。烈士纪念碑高3米,碑座碑身为长方形,碑座正面为3个石雕花圈,背面为碑文。“萍乡革命烈士纪念碑”字样采用刘少奇手迹。碑头是由四组白水泥的群雕组成。墓室为园形,安葬着部分烈士的遗骸。 、高自立故居廉政教育基地高自立出生于年,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三军政委、红五军团十五军政委兼军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央审计委员会委员、中央政府土地部部长等职。曾受中央委派,赴苏联出席共产国际“七大”并当选为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代主席。抗日战争胜利后,调离陕北,任中共中央冀察热辽分局委员、财经委员会书记、东北行政委员会冀察热辽办事处副主任等职。高自立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还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风廉政建设和正风反腐的先行者、践行者,他一心为党、敢于斗争、勤政为民、廉洁奉公,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他的妻子杨竞成在高自立逝世后婉拒组织的关照,毅然回到农村生活;女儿高馥英患有严重残疾,先辈有功而不倨,依然自强自立,艰苦奋斗;孙辈们更是扎根农村,条件艰苦却从不向组织求助。高家几代人传承的这种一心为党、廉洁奉公、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良好品质,正是新时代需要大力弘扬的优秀家风。 年,5月6日,萍乡市廉政教育基地在安源区青山镇高自立故居揭牌。在萍乡市纪委市监委的积极推动下,安源区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和弘扬高自立的崇高品质和红色家风,目前已打造了以高自立廉政文化广场、高自立生平陈列馆、高自立故居为主要阵地的高自立廉洁自律教育基地,并全部对外开放。 高自立廉洁自律教育基地是廉洁萍乡建设的重点项目,也是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好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阵地。郭力根表示,要继续深入挖掘高自立及其家人传承自立精神和奉献精神的良好家风故事,通过通俗易懂、生动亲切的语言,真切新颖的体验,生动形象地讲述高家几代人平凡而感人的故事,使自立精神和奉献精神能够真正走进党员干部和群众心里,让他们在受到精神洗礼的同时,情感上引起共鸣。 2、卢德铭烈士陵园 萍乡市人民政府于年9月23日在烈士牺牲地兴建烈士陵园,以示纪念。卢德铭烈士陵园,座落在芦溪县上埠镇山口岩的山坡上,纪念碑全碑共分三层,即底座、中座、碑身,高约7米,上塑卢德铭全身像,占地面积45平方米,中座正面用大理石刻写卢德铭烈士生平简介,碑身正面从上至下镌刻由杨得志亲笔题写的“卢德铭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卢德铭烈士陵园自年建成后,便成为我市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基地,年被命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随着陵园各类设施等人文景观的不断完善和山口岩自然景观的深入开发,这里已逐步发展为宜春、吉安、醴陵等地和本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观光的双料基地。 3、苏区革命斗争纪念馆 在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万龙山乡三勤村,苏区革命斗争纪念馆年自2月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走进纪念馆,土铳土炮、手雷梭镖,一件件老旧生锈的武器装备映入眼帘;一本本证章布告,一件件制服旗帜,无不让人重温那段红色的记忆。余件只在老电影中才可以看到的老物件展现在游客面前,不仅再现了武功山苏区那段峥嵘岁月,更勾起了游客们怀旧的情愫。如今,纪念馆共设有7个展区,分别保存了红军使用过的土炮、土铳、手雷、梭镖、刀具等战斗用品和药箱、衣物、钱币、书籍等生活用品,还有一间保持原貌的贺文秀烈士卧室。主要展示内容包括萍乡县苏维埃政府的设立、湘东独立师的诞生、红军小道、武功山英烈谱,贺文秀故居,鉴赏纪念馆展出的二百余件红军时期珍藏文物,让此处成为了一个红色教育基地。4、湘赣游击队的故乡——国家级森林公园武功山(中国5A级旅游景区)武功山位于江西省中西部,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峰雄、水秀、草绿、树茂、竹奇、花美闻名遐迩。特别是位于海拔98米高处绵延不断的高山草甸,不仅在中国,整个亚洲都十分罕见。年红军长征后,湘赣边游击队以武功山为依托,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武功山以母亲般的无私胸怀,拥抱和哺育了深爱她的革命儿女,也目睹了儿女们为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 武功山地处的安福县富于革命传统,明代铲平王运动,清代太平天国运动在当地留下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与痕迹。土地革命时期,安福县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辖范围,毛泽东、方志敏、任弼时、彭德怀、陈毅、王震、萧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块土地上战斗过。早在年,安福已经建立了中共小组和中共县委;年,安福农民自卫军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湘赣省苏维埃政权时期,安福基本实现了"全红县",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后,坚持在当地的湘赣地区部分红军主力以武功山为依托,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谱写了"三女跳崖","三江整编"夜袭洲湖",奇袭俚田,陈毅上山"等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陈毅曾在山玉皇殿赋诗两首:“久慕皇山,如今得赏玩。古神特别多,显灵在人间。"石阶层层,芳草簇簇,这就是古今名山有威武的神象有声谐的钟罄。无苛政,无吏患。与世俗隔别,如桃源仙境,真是古今名山。诗词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特有的革命乐观主义的宽阔胸襟。 5、孔原故居为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孔原先生的生平家世、业绩成就以及方便对他的研究,安源镇今年又加大投资进一步修缮改造孔原故居,丰富了陈列展品,整修了周边村民区道路、水沟,新建了多个花池,栽种了女贞、草皮等,进一步美化和修复了孔原故居及周边多处革命旧址。如今,孔原故居已成为萍乡市民游览观赏的好去处。 孔原(-年),原名陈铁铮,曾化名田夫、田心,萍乡县人,早年就读于萍乡中学,参与组织过萍乡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解放前曾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人民政府政务院海关总署署长,中央调查部部长等职,并在中共第十二大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年9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孔原故居坐落在安源镇张家湾村(军事会议旧址附近),总用地面积.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为纪念革命先辈,弘扬安源精神,着力把孔原故居打造成经典红色旅游景点,安源镇去年投入60余万元对整个孔原故居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并对故居外部环境进行了改造,增设孔原事迹简介及图片介绍等,免费对外开放。6、湘东(萍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国工农红军湘东独立师历史陈列馆。省文物保护单位、萍乡市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湘东独立第师是红军长征时期红二方面军第6军团,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20师第旅,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的前身,在萍乡的驻地在大江边(今芦溪县麻田乡),后迁驻县城旧衙(今萍乡市政府大院),几天后又迁回大江边。年2月第一次改组,李知任主席。驻地迁往石背上朱家住宅。同年0月进行第二次改组,林家绍任主席,迁驻堎下吴家祠,年元月迁回大江边。同年5月进行第3次改组,钟林任主席,迁驻马头山。年4月第四次改组,李招喜任主席,迁驻安福县泰山。同年7月,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转入长征,县苏维埃政府撤销。而后,萍乡归属莲(花)安(福)萍(乡)县苏维埃政府领导。 湘东(萍乡)苏维埃政府(中国工农红军湘东独立师历史陈列馆)旧址坐落在芦溪县新泉乡大江边村石屋老,始建于年,至今有近百年的历史,是石屋老刘姓家的祠堂,正面墙壁上还写有“士兵不打士兵,穷人不打穷人”的字样。总占地面积有0多平方米。6年公布为芦溪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湘东(萍乡)苏维埃政府”建立于年冬,后并入湘赣省苏维埃政府,统称为湘赣革命根据地。年,麻田地区率先建立麻田、大江边、沈子、石溪、杨溪、蔡家和熊岭7个乡苏维埃政府,当时湘赣省苏维埃政府独立一师、湘东独立师年曾在此驻扎,并且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痕迹,该师师长先后由刘沛云、李廷玉、萧克等同志担任。著名的新泉“小年夜战斗”就是在这里制定的战斗方案。 进入旧址,大厅正面悬挂的是毛主席画像,两边墙壁上还镶有一米多长的苏维埃政府简介。整个简介包括“前言、在困难中挣扎、来了救星共产党、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永远记住他们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6个部分。墙壁上的简介包含了文字说明、历史记载、画像、诗歌和地图说明等珍贵资料。大厅两侧各摆放了5个展览柜。展览柜里面摆放着当时中华苏维埃中央银行发行的钱币、红五角星儿童袖章,以及红军曾用来抗敌的马刀、-、-等物品,还有红军用过的衣物、铜壶、瓷碗,以及为纪念牺牲战士而制作的碑文。这些文物都保存完好。 7、斑竹山起义旧址斑竹山起义旧址——凌云寺,坐落于上栗县上栗镇万石行政村斑竹山上。年2月由中共安源市领导,上栗区党部直接指挥的斑竹山起义就暴发在这里。旧址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50平方米,坐南朝北,保护地带旧址四周米,建设控制地带旧址四周00米,建设控制高度0米。斑竹山海拨多米,面积30平方公里。它的名字与现代革命史上一件壮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著名的斑竹起义。斑竹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严重威胁到国民党在萍乡的反动统治,引起了他们极大的恐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弹子坑的枪声震醒了沉睡的大山,更震醒了上栗的工农大众。此后,上栗地区的地下党带领上栗人民,转入更加艰苦卓绝的地下游击战。斑竹山的革命火种,继续燃烧在上栗大地,为迎接萍乡的解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8、萍浏醴起义旧址——麻石龙王庙 座落于上栗县金山镇小水村麻石街。原占地面积00平方米,始建于唐,后多次维修扩建。3年再次重修。为唐代建筑风格。重修后,建筑面积平方米,坐北朝南,保护地带含对面戏台四周20米,建设控制地点四周30米,建设控制高度0米。该旧址为萍、浏、醴三县(市)交汇处,年冬,同盟会领导和发动的萍浏醴起义就发生在这里。 年8月间,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创立了同盟会。这是当时团结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战斗的旗帜。同盟会深入各地开展革命宣传,启发人民群众的斗争觉悟,一方面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决心推翻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的新国家。萍、浏、醴起义为后来的辛亥革命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预演,在中国近代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9、甘祖昌将军故居甘祖昌(年3月23日—年3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江西省莲花县人,被称为“将军农民”。年参加村农民协会,年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生涯中,历任湘赣军区红军兵工厂副科长、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供给部军需科科长、三五九旅供给部副部长、晋绥军区三五九旅供给部部长、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后勤部部长、第一野战军二军后勤部部长等职。先后参加了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出生入死、数次负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祖昌历任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处处长,兼财务处处长,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甘祖昌是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第四届政协委员副主席。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等。年,甘祖昌在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的职务后,带着家人回到阔别20多年的家乡,从此开始了29年的“农民生涯”。从江西到延安再到新疆,甘祖昌将人生中三分之二的时光都奉献给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革命斗争中。 甘祖昌故居,位于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是一栋二层普通砖木结构楼房,占地约平方米,上下共22间房。年甘祖昌率领全家2口人回到沿背村后,首先与弟弟甘森昌、甘洪昌一起,三个家庭挤住在甘洪昌的房子里。几年后,甘祖昌将军带领家人,自己动手建造了这栋楼房。甘祖昌故居分两次修建而成,左侧建成于年,右侧建成于年。 20、甘祖昌干部学院 甘祖昌干部学院是纳入中组部备案管理的党性教育基地之一,承担着面向全国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职责。学院是中共萍乡市委直属的正县级机构,市委书记兼任学院院长。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针,以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安源精神和甘祖昌精神为己任,以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涵养优良作风为培训目标,是一所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自年0月办学以来,短短四年时间,先后培训了来自全国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学员5万余名,现已形成了“一院两区”(沿背校区和城南校区)的发展格局。 沿背校区位于甘祖昌将军故里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作为学院的诞生地和特色教学基地,沿背校区采用“课堂在田野、吃住在农家、人人是教员、百姓齐参与”的培训模式,引导学员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聆听最真切的红色故事,体验“当一天农民”的艰辛与乐趣,从而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有形的围墙,更打破了干部与群众之间“无形”的围墙,使学员在身临其境、润物无声中感悟初心、锤炼党性,受到广大学员交口称赞。 2、花塘官厅(萍乡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塘官厅,又名莲花列宁学校、莲花官厅,原湘赣苏区革命根据地之一。 花塘官厅位于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琴亭镇花塘村,距县城公里,沿县城永安街可直达。原为清朝宣统皇帝汉文教师、曾受诰封太子少保朱益藩兄弟私邸,占地面积3多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南方祠堂式,砖木结构,规模宏伟,工艺精湛。 年底至93年为湘东南特委和湘东南苏维埃政府驻地,年,年仅5岁的胡耀邦同志从湖南浏阳来到江西参加革命,在花塘官厅内,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第一站。93年曾开办为列宁学校。 93年0月8日至5日,中共湘赣省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在官厅召开,正式成立湘赣省委。同年0月7日至25日,第一次湘赣省工农兵代表大会也在此举行,正式成立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新中国的一大批高级将领胡耀邦、彭德怀、王震、肖克、王首道、陈毅、项英、曾山等花塘官厅战斗生活过。 22、莲花一枝枪纪念馆 “莲花一枝枪”纪念馆创建于年,其前身为清代建筑物“宾兴馆”。位于莲花县城南门广场右侧,纪念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平方米。上、下两层共高8米;分前后两进,前为大厅,中有开井,两边成回廊;后设中堂,两边设厢房。整个建筑属砖木结构,灰砖青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气势宏伟。“莲花一枝枪纪念馆”集观光、旅游与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是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是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传统教育内涵,是莲花红色旅游胜地。先后被省、市、县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圳中学传统教育基地。 23、刘仁堪烈士革命事迹陈列室刘仁堪(~),字鸿云,男,汉族,江西莲花人,中共党员。刘仁堪幼读私塾,稍长随父学医,后赴长沙码头做搬运工人。年参加工人运动。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年春,受组织派遣,回到莲花开展工农运动。开始以教私塾、行医为掩护,秘密组织农民协会,进行革命宣传。由于刘仁堪等人积极组织群众,进行革命宣传,浯塘一带的农会工作搞得非常出色。年春,莲花全县各区乡场成立了农民协会,会员近三万余名。年9月25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莲花县城。自“马日事变”被反动派“通缉”,一直躲在山中打游击的刘仁堪与同志们连夜赶到县城,与工农革命军会合。之后,作为部队向导,刘仁堪随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年春,刘仁堪秘密回到莲花,与朱安岳等召集党员同志,决定以一支枪为基础,成立赤色队,开展武装斗争,并决定在各地恢复党组织的同时,筹备建立红色政权。2月,刘仁堪与陈善、黎善、陈光明等人到神泉一带,发展党员,组织游击队,筹建苏维埃政权。在红色政权成立之前,在瑶坊垅上村设立莲花县苏维埃第一办事处,刘仁堪负责党的工作。6月30日,在莲花县城万寿宫召开全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莲花县苏维埃政府,选举刘仁堪为第一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年井冈山“八月失败”以后,边界局势恶化,莲花县城及集镇为敌所占,县委、县苏维埃政府被迫迁徙山区坚持斗争。不久莲花县委书记朱亦岳调离莲花,刘仁堪接任县委书记。他临危受命,率领党政机关及游击队日夜战斗在崇山峻岭,终于迫使敌人退出苏区,逐步恢复了各地的红色政权。但接着湘鄂赣三省敌人开始“会剿”井冈山,整个边界沦为白区,革命斗争只有转入地下。一天,刘仁堪与县委妇运部长颜清珍一道来到南村坳背村检查工作,由于叛徒告密,他们在南村被捕。任凭敌人软硬兼施,百般折磨,刘仁堪始终坚贞不屈。年5月9日,在莲花县城南的大洲上,敌人准备将刘仁堪砍头示众。刘仁堪见刑场有群众围观,便高声向群众喊话,揭露反动派的罪恶,宣传革命必定胜利的道理。敌人大怒,命刽子手割去刘仁堪的舌头。刘仁堪不能讲话了,鲜血流到地上,他便用脚趾蘸着血在地上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六个鲜红的血字,彰显了革命者永不屈服的英雄气慨。刘仁堪一生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铁血担当,是新时期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极好素材,刘仁堪烈士革命事迹陈列室应运而生。新的刘仁堪烈士革命事迹陈列室于年3月着手收集资料,年8月份形成布展大纲,年月底完成布展。24、高滩毛主席行军会议旧址位于莲花县高洲乡高滩村。为打造红色党建品牌,年5月,莲花县高洲乡党委在县委的统一部署下,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在高滩村以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行军会议旧址为依托,成立了红色党建陈列室,以翔实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展示了高滩村红色历史文化的情况,刻画了革命先烈为党的事业牺牲一切的光辉形象,讴歌了革命烈士无私奉献的壮志情怀。 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芦溪山口岩与敌发生激战,部队总指挥卢德明不幸牺牲。战斗发生后,部队何去何从难以抉择,战士们情绪十分低落。这时高洲乡高滩村的地下党员王佐向秋收起义部队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说莲花有地下党组织,这一带的群众基础比较好。于是由王佐带路,毛泽东带着这支队伍于9月24日上午来到了高滩,在一民房里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决定挺进井冈山。中午全体官兵在高滩王氏大祠堂里吃中饭,即又召开了行军会议,确定了下一步的军事方向,高滩因此就成了“引兵井冈,在这里决策”的第一村。毛泽东“高滩不能散摊”的一席话,扫除了秋收起义部队的悲观情绪,坚定了革命必胜的理想信念。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评价此次会议重要意义不亚于西柏坡会议。 25、莲花县刘燕玉廉政教育基地刘燕玉(—)江西莲花县闪石乡太源村人,曾任中共湘赣省委常委、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年湘赣主力红军突围西征后,奉命留在湘赣边区坚持斗争。年初,他指挥将湘赣省苏维埃造币厂的财产转移到莲花五里山一带,因叛徒告密而被捕,惨遭杀害,用生命谱写了誓死保卫革命财产的英雄壮歌,凝聚起信念坚定、廉洁奉公、勇于牺牲的刘燕玉精神。基地全面提升刘燕玉故居和红色印迹馆,追寻刘燕玉烈士的革命初心,深入挖掘刘燕玉精神的渊源,从文章节义感染、泸潇理学影响、优良家风熏陶、红色革命洗礼等方面追溯刘燕玉烈士精神的形成。通过微党课《宝藏的秘密》展示刘燕玉烈士生平、革命历程以及为保卫革命财产而牺牲的感人事迹。微党课走进入了市纪委市监委廉政课堂和县委中心组学习课堂。太源村被初步列为萍乡市红色名村,刘燕玉党性教育点获评全市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全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微党课荣获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十佳好课程”等荣誉。 萍乡的红色文化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载体。萍乡烟草以红色基因作为党建工作的灵魂,坚持立德树人,发扬革命传统,发挥红色基因的意识形态价值作用,能够使企业文化导向正确和先进,培育具有烟草企业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确保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紧紧围绕“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爱国忠诚核心理念不放松,有效利用江西红土地的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打造红色文化平台阵地。一是紧密融合。中国红色资源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劲动力和不朽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既包括了静态的革命遗址、纪念场馆等,更包括了无私无畏、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这些精神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为单位基层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开展提供了广阔的教育空间。通过重塑理想信念、重温入党誓词、重走革命道路来加强学员的党性修养,利用红色基因,把“三会一课”融入红色基因,创意党课进支部,通过“爱国教育”“安源精神”等系列党课,“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充分发挥举党旗、上党课、讲党性这盏“思想灯塔”的作用。二是创新形式。摆脱集中学习看书看报的传统学习模式,结合红色资源创新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开展“回望峥嵘读初心”诵读视频拍摄、组织读书会讲发生在萍乡红土地上的故事、红色家书情景剧演绎、攀登武功山重走革命道路、纪念碑前诗歌诵读、列宁学校唱红歌、在苏维埃政府旧址组织党员拍摄《初心》小电影、在甘祖昌干部学院当一天农民以及组织庆七一文艺汇演等一系列活动,让党员干部用不一样的方式重温历史,用新颖独特的视角身临其境,在重踏革命先烈的历史足迹中实现心灵升华。三是真听真看真感受。到革命旧址,追寻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伟人足迹,回望伟人的奋斗历程和光辉岁月;到革命纪念馆,通过“走红军路、穿红军衣、吃红军饭、扬红军魂”的学习方式,重温革命斗争史,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到伟人故居,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到甘祖昌干部学院,通过“课堂在田野、吃住在农家、人人是教员”的全新体验学习,将甘祖昌将军、龚全珍老阿姨的精神发扬传承。通过身体力行,真实感受革命先烈的一言一行,把红色传统从历史中、展柜里、书本上请到现实中来,让它扎根在使命任务的前沿一线、扎根在每一位党员的心坎里。萍乡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充分运用这些红色资源,发挥其中的价值和功能,萍乡烟草做到了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切实抓好党史教育。萍乡的红色资源依然蕴藏着有待挖掘的丰厚内涵,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收集更多文献及民间资料,发现和讲好更多红色故事,进一步提炼其中的精神内核和文化魅力,深入揭示其时代价值,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红色教育功能,创新方式方法搭建“红色课堂”,善于使用数字化保护与呈现增强体验感,焕发红色资源新的生机与活力,尝试运用影视、歌舞、戏曲等艺术手段,增强红色资源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让红色资源在党史教育中发挥出更大价值。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suzx.com/ssuxdt/1184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