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藏书家藏书4万余册用知识造福家乡百姓
这位老人叫刘炳继,今年已经72岁高龄,上栗县彭高镇泉溪村人。被誉为“农民藏书家”的刘炳继从小爱书,并立下宏愿一定要为农民建一座图书馆。改革开放后,他承包企业,勤勉耕作,省吃俭用,将攒下的积蓄购书收藏,还无私地把所有藏书都贡献出来。为了给村民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他又自筹资金、自投劳力,耗时两年多建立了农民图书馆——清泉书屋,并长期免费向当地的老百姓开放,让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从中受益。三十多年来,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书屋现拥有5间书房、9个书柜、7个书架,藏有政治、历史、文学、医学、农业、宗教类等书籍4万余册,其中还包含许多珍藏版书籍如康熙年间出版的《书经》、《诗经》等,被众多知名学者交口称赞。孩子们在他的藏书室看书
他常说:“有钱无知不算富”。他常步行20多里山路,到城里新华书店看书,一站就是一整天。他远涉长春、哈尔滨、武汉、北京、上海等地买书,还常到邻县农村民间收购古旧书籍。为一本《绘图西厢记》,他摸黑走了30多里山路。正是因为对书籍的热爱,他从年开始收藏书籍,他书屋中内容广泛、种类齐全的书和20余种报刊杂志全是靠他省吃俭用收藏、订阅而来,他对书的嗜好在上栗彭高是远近皆知,看到好书他总是千方百计弄回家,常把本不宽裕的家弄得更显捉襟见肘,不时被家人埋怨,也花去他20余万元的积蓄,这对一个无固定收入的农民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刘炳继的藏书非常丰富
为了买书,他还有这样一个让老乡们至今津津乐道的小故事:一次,当他得知某地有一整套册的《宛委别藏》时,他从准备给大儿子娶亲的钱里拿出元,如获至宝似的将这套书买了回来。他对儿子说:“娶媳妇迟几天没关系。这珍贵的书籍一失去机会就再也买不到了啊!”儿子也只好叹服了。刘炳继爱藏书,更爱用书。他把从农业科技书中获得的知识,用来指导村民进行科学种田,增加村民收入;他将书籍中科学的防病知识用于家庭保健,提高村民的健康水平;他用思想教育书籍引导浪子回头,净化当地民风。村民们经常在他的书屋里面学习、充电 如今村里民风淳朴,没有违法乱纪现象。为了充分利用藏书的价值,发挥藏书的科普作用,他从收藏的书中,精挑细选出卫生医药、农业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知识等科普类图书多册,方便农民读者阅读,有时遇到好的内容,他还想办法复印分发给当地农民种养户。就这样,不但附近5公里范围内的农民读者会经常来他的书屋学习、查阅资料,还吸引了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南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海内外学者、教授不远千里来到他家查询资料。不少农民利用他的图书学到了一技之长,有的养殖户通过他的书屋发家致富,如泉溪的刘炳辉、刘运兰等养殖户,都不同程度受惠于他的书屋。看到他们一个个从这里查到资料,学到技术,发了家,特别是得到海内外学者、教授的肯定时,他感到特别欣慰,也更加坚定了藏书的决心,开放好、维护好“农家书屋”的信心。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一个人必须要不断的学习,汲取更多的养分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为自己的小家和国之大家尽自己的最大力量。 刘炳继老人正是因为看到了知识的力量,他才无偿、无私地把自己的书屋免费向大家开放,热情的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造访者,热情的和他们交流,将他们视为知己。他是一个真正的爱收藏书籍珍惜书籍阅读书籍运用书籍的人。这样一个爱书的人不仅仅尽自己最大力量收藏书,还竭诚致力于推进县、乡、村的文化建设。他曾为新建“上栗县图书馆”、“为每个小学生有一本新华字典”而四处联系奔波,尽自己的能力为上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贡献。 (来源:江西文明网) 刘炳继入围9月份“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请广大市民朋友积极为好人投票,并在好人事迹下方跟帖、评论。 “中国好人榜”投票方式:进入萍乡文明网 这些好人故事都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凡人善举,细细体味,这就是我们的榜样!心存善心,平凡故事最暖心。如果您身边也有这样让您感动的好人好事,欢迎随时随地报料。您推荐的“身边好人”经筛选、核实后将有机会成为“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白颠风医院白癜风有哪些什么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