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山,位于上栗万石村,是革命根据地,曾经的起义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向往已久,一直想去看看,今日终如愿以偿。跟着叔叔和妹妹三人,直奔目的地。 万石文化村,这一路都种了竹子,打造了亮点和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路,只修到了文化村大坪。所以,去斑竹山的路况,不是很好,泥土飞扬,深坡岭,地形险峻,若开车前去,也需要很好技术。 但一切在规划和打造之中,相信,将来又是上栗一个新热闹的景点。 说实话,对于斑竹山,我有着许多好奇。斑竹山,为何命名斑竹山?是因为满山遍岭的竹子,而得此名吗?因为竹子,入眼可见。满山的绿意,还有山峰叠峦,云雾缭绕像一幅水彩画,泼墨成景。给人一种美感和说不出的诗意。 还有斑竹山的历史斑竹山革命历史对我而言,就像一个谜。因为未深入了解。 一路攀登而上,去寻找和发现。看群山连绵,听山泉哗哗流水声,虽然路未修好,但依旧破坏不了自己的兴致。 走到了一个洞口处,那里有几人在停留,吸引了我的视线。我走上前,原来这叫龙洞坡,这里还留传着一个传说。 相传龙洞坡的龙洞口与清溪龙王庙的洞穴相连,当年许真君(许逊)追杀孽龙,将孽龙从杨岐山追至清溪孽龙洞逃出,又从清溪孽龙洞钻入,从龙洞口逃出,变成白面书生躲到了弹子坑慧历寺。――来源资料 龙洞坡,水流清澈,还有小鱼在里面游,洞口攀附着藤蔓,给这个山洞添了几分幽深之意。我探头,想探视里面的情况,但洞内黑暗,看不到洞中情景。听闻其中一个游人说起,她说:“这洞内,人可进去。 夏天清凉,也是一个探险避暑良地。我听了感惊讶,不假思索问道:这里面不是有水吗?那位游人说:穿雨鞋进去呀!那里面可好玩了!这一下就萌发了我的好奇心,忍不住追问道:里面有乳石吗?还有这里面有什么奇特景观吗?那位游人,可能不习惯于陌生人总盘问,干脆对我说,她没进去过。我听到她这样的回答,明显感到自己眼神突然暗淡了下来,有一种藏不住的失落之意。不再追问,继续前行。 不知道翻过几座山,几道岭,感觉到自己累的不行,只能走一段,就停下来歇下。妹妹也走累了!两个人站在路上,望着群山连绵,依旧看不到烈士塔。忍不住抱怨,这是到底有多远呀? “想到红军,曾经十万里长征,还要和敌人浴血奋战……真的不知,他们是怎样坚持过来的?我才走了这么点路,就累的不行,为此,感到十分羞愧。”不再抱怨,拉着妹妹的手,继续前行。 走了许久,来到了一座山坡处,那里有两栋老房子,像是被荒废已久。 屋顶已经坍塌,里面一片废墟,还有一些被丢弃不要的家具…木桌、木柜、木床,木门、木窗,写满了年代感。看着这两栋房子,在风雨中飘摇。心里想,为什么不特别打造一下呢?因为斑竹山做为一个革命根据地,应该留下更多有历史意义价值的东西。以便于,让更多人了解这段革命的历史。例如烈士留下的旧物,或战争时期的代表性物品。我相信,定会有更多人来这座山上走走看看,思忆曾经的岁月。但我知道,这纯粹是我个人想法,不足以改变任何人决定。站在房子面前久久凝望,替惋惜。拍下照片,做为留念。 又走了许久,终于看到烈士塔,它立于山顶最高峰,有着一种庄严感。 上面刻满了烈士的名字,虽然他们已经死去,但一直活在人的心中。相信会世世代代传续,讲述留传这个故事。 凌云寺,与烈士塔只隔不远距离,粉刷黄色的墙,红色的窗,可以看出已经翻新。但寺内仍保持原貌,里面供奉多位菩萨,上面摆着贡品。案台上留有香烛和钱纸,还有打火机,可以供人燃香拜佛。但可能是太多人用打火机之故,打火机多半无用,只能向叔叔借下打火机。我点燃香,在佛前跪下作揖,表示对菩萨的尊敬。希望保家人健康平安。 叔叔看我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心里感到发急,只能在后面催促。荷花,快点个!等下几回去,我还有事。(上栗方言)于是三人,原路返回。 再一次经过万石文化村时, 我不想因为错过,而感到遗憾, 于是,恳求让叔叔停下车,让我拍几张照片。(因为上山时直奔斑竹山,未停留。)走进文化村大坪内,我被几个最醒目的图案所吸引。 党的光辉,四面鲜艳如血的红旗,上面写了年,正是弹子坑起义那一年,表示纪念那个时刻。 宣传栏,详细介绍了斑竹山景点和曾经的故事,围墙上还标有十几个鲜红大字,以表决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来到红旗水库,被这美景所惊叹,实在忍不住跑下去,去近距离欣赏和拍下这美景。 只见水面如镜,远山重叠,有些人在钓鱼,就像一幅山水人物画。 让人流连忘返,如痴如醉。 如果不是叔叔他们在等,我定要待在那好好欣赏一番。 荷花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长按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QQ聊天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