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关于机岐宗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已有很多专门的著述作了介绍,已有很多专门的著述作了介绍。就萍乡也有彭江流、李笠农、李绍明等对这方面有专门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毋容赘述。这里就几个容易混淆的问题再作一个简述,权作补充,就证于方家。

一、乘广、甄叔、方会与杨岐宗

一般人对杨岐的了解,以为杨岐山佛教的开山祖师既然是乘广禅师,无疑杨岐宗的创始人就是乘广,连一些报刊也作如是说。诚然,一般的理解是这样的。

杨岐山原名九房山,又名麓山或渌山,因渌水发源于此而得名,什么时候叫杨岐山已不可考,得名有杨子逢岐一说。其实杨岐有寺是早在唐开元年间(约公元——年),由广利禅师建塔始。

广利禅师姓藉无考。

稍后的天宝间(约公元年前后),乘广从洛阳南下杨岐结庐弘法,正式创广利寺。不久甄叔禅师继入,使杨岐佛教事业达到第一次鼎盛,其盛况可从《乘广禅师塔铭》中约见一斑。就单从劳动刘禹锡、王观两位大文人为乘广、甄叔题铭就可以想见。

虽然如此,但究竟与后来影响中国佛教史的杨岐宗是两码事。不过由于乘广、甄叔的影响,使这个地区形成了浓厚的佛教文化积淀,为三百年后的方会和尚开创杨岐宗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图片拍摄荷花

直到宋庆历间,普惠禅师将广利寺改为普通寺。由此可知,在方会确定杨岐宗以前,一直叫广利寺。

要说广、甄与杨岐方会的关系,除以上所说的外,广、甄与方会同属佛教禅宗南派慧能法裔,只是乘广系神会弟子,甄叔先师马祖道一,后师乘广,而方会则系南岳怀让一脉。(见二节世系图)。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乘广禅师的从师神会,神会何许人也?

神会即荷泽神会,是慧能的弟子。佛教史上虽然尊慧能是南宗之祖,但据胡适考证,真正振兴南宗的是神会和尚,神会借郭子仪的政治势力,彻底打败此宗,确定南宗在佛教史上的统治地位。胡适先生甚至认为《六祖坛经》的真正作者是神会。

乘广也正是在南宗大胜的形势下南下弘法的。

关于甄叔禅师,据《五灯会元》南岳系二世:袁州杨岐山甄叔禅师,上堂:“群灵一源,假名为佛。体竭形销而不灭,金流朴散而常存。性海无风,金波自涌。心灵绝兆,万象齐照。体斯理者,不言而遍历沙界,不用而功益玄化。如何背觉,反合尘劳?于阴界中,妄自囚执。

”禅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呈起数珠,月罔措。

师曰:“会么?”

曰:“不会。”

师曰:“某甲参见石头来。”

曰:“见石头得何意旨?”

师指庭前鹿曰:“会么?”

曰:“不会。”

师曰:渠侬得自由。”

唐元和十五年归寂,荼毗获舍利七百粒,于东峰下建塔。

图片拍摄荷花

二、杨岐宗源流

根据宋·普济《五灯会源》(或说《五灯会元》为慧明编撰,见王木庸序)及清·杨文会《佛教宗派详注》和当代蒋维乔《中国佛教史》,我们可以列出杨岐宗的简要流源如下:

1、东土六祖

东土初祖菩提达磨(南天竺王子,北魏时入华,弘法少林寺)→二祖慧可(北魏武牢人,俗姓姬,少林寺?)→三祖僧璨(后周人,姓藉无考)→四祖道信(隋河内人,俗姓司马,弘法破头山)→五祖弘忍(唐蕲州黄梅人,无名姓,在破头山出家)→六祖慧能(唐人,先世范阳,后落藉南海新州,俗姓卢,后弘法南华寺)。

北派六祖为神秀。

2、南派五宗佛教(禅宗)南宗祖慧能大鉴禅师

3、临济七传

南岳系四世祖黄檗运禅师→临济义玄→兴化存奖→南院(宝应)慧颙→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阳善昭→石霜楚圆(慈明)

4、楚圆二派

图片拍摄荷花

三、方会与杨岐宗

杨岐派,也称杨岐宗,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是临济宗一派,其祖庭为江西萍乡市杨岐山普通寺,宋庆历年间(年),为杨岐方会禅师所创。杨岐宗在中华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公元年,杨岐宗传入日本,至今为日本佛教大宗之一,信徒过百万以上。东亚、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台湾地区也广有信徒。

杨岐宗几个关键人物简介如下:

楚圆(—)全州清湘(治所在广西全州)人。俗姓李,在湘山隐静寺出家。参汾阳善昭,领悟禅法要旨。后住持袁州(治今江西宜春市)南源山广利禅院(即今萍乡市上栗县上栗镇南源村)。后住持潭州道吾山(今浏阳)。后至潭州石霜山胜利禅院(寺在浏阳)。再转至南岳福严寺开法化众,最后迁至潭州兴化禅院。谥号“慈明禅师”。据《禅林僧宝传》载:李遵勗之子,铭塔其行于兴化,而藏全身于石霜。

方会(—,一说),袁州宜春人,到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县)九峰山投师落发为僧。后参慈明楚圆,得到启发而大悟,辞归九峰。后来道俗迎居杨岐,举唱宗乘,名闻诸方。庆历六年()移住潭州云盖山海会寺。有《杨岐方会和尚语录》、《杨岐方会和尚后录》各一卷。嗣法的弟子有十二人,以白云守端、保宁仁勇为上首。方会的根本思想,是临济的正宗。与云门的“函盖乾坤”一切现成的主张颇有声气相通之处。所以《续传灯录》卷七本传说他接化学人,提纲振领和云门文偃很相类;又说他验勘学者的机锋类似南院慧颙,所以他兼具临济、云门两家的风格。当时称他兼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之长,双得马祖道一的大机、大用。但他浑无圭角,人因谓其宗风如龙。

关于方会得道的经过,据《五灯会元》卷十九记载,颇具传奇色彩,为了得法,还要打师傅。但就是这样一个和尚,却开创了中国佛教高峰:杨岐方会禅师,郡之宜春冷氏子。

少警敏,及冠,不事笔砚,系名征商,课最坐不职。

乃宵遁入瑞州九峰,恍若旧游,眷不忍去,遂落发。

每阅经,心融神会,能折节扣参老宿。慈明自南源徙道吾石霜,师皆佐之,总院事。

依之虽久,然未有省发。

每咨参,明曰:“库司事繁,且去。”他日又问。

明曰:“监寺异时儿孙遍天下在,何用忙为?”

一日,明适出,雨忽作。师侦之小径,既见,遂扭住曰:“这老汉今日须与我说。不说打你去。”

明曰:“监寺知是般事便休。”

语未卒,师大悟,即拜于泥途。

从《五灯会元》中,我们大体上可能看到方会禅师一生简历,先是公干犯事逃跑,连夜逃到瑞州(今高安、宜丰一带)九峰山,然后出家,后师事石霜楚圆(慈明),从南源一直跟到潭州石霜寺、道吾山,得法之后再回到九峰山。后被僧众迎归杨岐山普通寺。晚年住潭州云盖山。死后塔葬于云盖山。他一生没走多远,就一直在湘赣边界转转,但他的法裔却遍布天下,远及海外,正应了楚圆和尚的话:“监寺异时儿孙遍天下在,何用忙为?”

方会谒选(李汝启辑):

1渔翁未掷钓,跃鳞冲浪来。

2有马骑马,无马步行。

3九峰牵犁,杨岐拽杷。杨岐在前,九峰在前?

4问:“古人面壁,意旨如何?”师曰:“西天人不会唐言。”

5雾锁长空,风生大野。百草树木,作大师子吼。演说摩诃大般若,三世诸佛在你诸人脚跟下转大法轮。若也会得,功不浪施。若也不会,莫道杨岐山势险,前头更有最高峰。

6踏著秤锤硬似铁,哑子得梦向谁说?须弥顶上浪滔天,大洋海里遭火爇。

7杨岐一要,千圣同妙。布施大众,果然失照。

8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9剑为不平离宝匣,药因救病出金瓶。

10杨岐无旨的,种田博饭吃。说梦老瞿昙,何处觅踪迹?

11薄福住杨岐,年来气力衰。寒风凋败叶,犹喜故人归。

12杨岐乍住屋壁疏,满床尽布雪真珠。缩却项,暗嗟吁。翻忆古人树下居。

13云盖是事不如,说禅似吞栗蒲。若向此处会得,佛法天地悬殊。

14释迦老子著跌,偷笑云盖乱说。虽然世界坦平,也是将勤补拙。

15身心清净,诸境清净。诸境清净,身心清净。

16河里失钱河里摝。

17景色乍晴,物情舒泰。举步也千身弥勒,动用也随处释迦。

18雪!雪!处处光辉明皎洁,黄河冻锁绝纤流,赫日光中须迸裂。须迸裂,那吒顶上吃蒺藜,金刚脚下流出血。

启按:方会说法,随方就圆,不拘一式。

他认为佛法无处不在,无所不在:“举步也千身弥勒,动用也随处释迦。”同时认为佛法要容入生活,世上没有生活之外的佛法:“有马骑马,无马步行。”“河里失钱河捞”。他的教学方法很特别,甚至用方言教学,“啰啰哩,拈上死柴头,且向无烟火”“啰啰哩”就是现在杨岐一带人的方言,意思即:你这猪脑壳。

守端(—),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出家后往杨岐参方会。后住持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承天寺。平生历住法华、龙门、兴化、海会(白云山)等寺,所至禅众云集。关于他的言行,有《白云守端禅师语录》二卷、《白云守端禅师广录》四卷。法嗣有五祖(山名,即黄梅山,在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北)法演等十二人,于是和慧南的黄龙派对峙,成杨岐一派。

此图来源网络

启按:杨岐实际开派功臣应是白云守端。

法演(?—),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县)人,白云山参守端,遂作偈以明见地︰“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向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有《法演禅师语录》三卷行世。法嗣二十二人,其中佛果克勤、佛鉴慧勤、佛眼清远三人,称为“三佛”。《大明高僧传》卷五说三佛中只有克勤得法演的真髓,其道风尤振。

克勤(—),彭州(今四川省彭县)人,谒演禅师于五祖山,尽领其奥旨。建炎间(~),又迁镇江金山,高宗赐“圆悟”师号。他著述宏富,而尤以原本《雪窦颂古》加“垂示”、“着语”、“评唱”而成的《碧岩集》最著名,对禅家发生很大的影响。

克勤的法嗣有七十五人,其法流以径山宗杲(大慧,~)、虎丘绍隆(~)二派为最大。径山一派更分为灵隐、北涧二派,虎丘一派也分为松源、破庵二派。虽然宗杲的法嗣有九十四人,绍隆的法嗣只有一人,但宗杲下数传即息,而绍隆的传承则相传不绝。

杨岐和黄龙同时兴起,后来黄龙的法脉断绝,杨岐也恢复了临济旧称,所以临济后期的历史,也就是杨岐派的历史。杨岐派禅法在宋元两代传入日本,创行别派,在日本镰仓时代禅宗二十四派中,有二十派皆出于杨岐的法系。

四、南源寺、石霜寺、道吾山、云盖山与杨岐山普通寺

根据资料,方会曾随慈明住南源寺、石霜寺、道吾山,后归九峰山,最后杨岐开派,晚归云盖山,这几处道场,除了九峰及云盖外,我都曾亲自考察过。

南源寺:从慈明和方会两位高僧的简历看,南源寺在宋朝时规模应酬不小,但具体在什么方位已经无考。萍乡市上栗县上栗镇杨岐山南麓有南源村,大多数为梁姓,在当地流传一句话:南源一夜梁,拆除庵子祠堂。我走访当地老人,都证实了这句话,也就是说,现南源梁氏宗祠的位置就是原来的南源寺,南源村的得名也来自南源寺。另,我在南源不远处发现已破败不堪的菩提古寺,不知与南源寺有什么关系?《萍乡县志》上有唐·姚亻屋《南源山》诗:修径投幽隐,轻裘怯暮寒。闲僧能解榻,倦客得休鞍。白雨鸣山麓,青灯话夜阑。明朝梯石路,更仗笋舆安。

此图来源网络

石霜寺:在石霜山,位于浏阳城南金刚镇境内,因山峻水秀,触石喷霜而名。石霜寺世出道德禅师,著名的有普会(庆诸)、慈明(楚圆)、普闻(龙湖)、慧南、方会等。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有两宗发源于石霜寺。《中国佛教》中云:“有楚圆,住石霜崇胜寺行化,其下有慧南、方会,开黄龙、杨岐二派,合前五家,号为七宗。”石霜寺距南源和杨岐都不过数十里。

此图来源网络

道吾山:山在浏阳城北郊六公里处。曾为石霜楚圆(慈明)道场。

云盖山:海会寺又称海会禅院,简称云盖寺,位于望城县五峰乡云坪村石牛塘。北宋初,临济宗杨岐派的创始人——杨岐方会禅师曾在这里开堂说法,后又卒于云盖寺,并建塔于此。据《五灯会元》记载:在杨岐方会禅师前后,云盖寺曾历经九位著名禅宗僧人,他们是:云盖禅师、志元禅师、智罕禅师、景禅师、证觉禅师、志禺禅师、继鹏禅师、守智禅师、智本禅师,都是唐末至北宋年间的高僧。其中,继鹏留有“高不在绝顶,富不在福严,乐不在天堂,苦不在地狱”的法语。

启按:或说云盖山在萍乡市芦溪县万龙山乡槽下村的。《萍乡县志》、《昭萍志略》均载“云盖山,在县东新安里(今万龙山槽下村),距城一百一十里,去气氤氲朝暮不散。”引唐萍乡进士唐廪诗《云盖山泉》:危峤高高几十层,梵王宫里一水澄。引来石窦明如玉,泻落山厨冷似冰。净影不关秋赋客,清音时警夜禅僧。从兹渡口潺湲去,势入沧溟岂可仍。

不知县志所本何在,俟考。

此图来源网络

杨岐山:位于江西萍乡上栗县杨岐境内,离城区20余公里。杨岐旧名漉山,翁陵山。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中杨岐宗之本山祖庭,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年),祖师乘广禅师开山立广利禅寺。宋庆历初(年)方会禅师在此创杨岐宗,并改称其为普通寺,杨岐宗在我国佛教中享有着崇高的地位,并有着深远的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甚至远播日本,至今仍有日本宗教友人前来寻根问祖。

此图来源网络

五、杨岐宗与中国佛教

据彭江流先生引清·杨文会撰《佛教宗派图详注》载,禅宗五宗七家,到宋后差不多只剩临济一宗,余皆式微。临济至石霜楚圆分黄龙、杨岐两家,黄龙一支数传而绝,杨岐复临济旧称。也就是宋以后的临济宗也就是杨岐宗。

杨岐寺作为佛教杨岐宗的发祥地,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尤其在日本影响更大。据年7月,日本爱知大学教授、日本禅宗研究所副所长铃木招雄介绍,杨岐宗在日本影响很大,其信徒发展到多万人。

万有文库《佛教概论》说:自宋以后,临济盛行,面北丛林之禅宗多临济(杨岐)子孙也。

黄士复《佛教概论》说:杨岐一派,历宋、明及清,法流繁衍,遍于南北。

清·吴门聂乐读著《指月录》收集南宗宋至清康熙间,凡有高行、语录、传记、塔铭者人,而杨岐一家独占。

《五灯会元》、《嘉泰普灯录》载:

方会门下十三人,白云守端、保宁仁勇为上足。仁勇下有寿圣楚文、上方日益;守端下有五祖法演。法演门下俊秀辈出,有佛眼清远、太平慧懃、天目齐、园悟克勤、五祖表自、云顶才良等。其中,清远、慧懃、克勤三人时称演门三佛或二勤一远。

此图来源网络

清远三传至蒙菴元聪,日僧俊芿尝就其受学,返国後,开日本杨岐禅之端,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中,有二十流源自此一法系。克勤编有碧巖录,闻名於世,法嗣七十五人中,以大慧宗杲、虎丘绍隆最著。宗杲盛倡看话禅,与曹洞宗之默照禅并立,法嗣九十馀人,以拙菴德光之门庭最荣,其下出妙峰之善、北磵居简二杰。日僧能仁尝受德光印可,返国揭举日本达磨宗之旗帜。居简二传至梅屋念常,撰佛祖历代通载,另一弟子东阳德晖奉敕撰禅林清规。本派门徒於宋以後几囊括临济宗之全部道场,其宗风以拈提先人古则,拂拳棒喝,勘辨公案为悟入之机要。

此图来源网络

又据《佛教史》:明末清初之高僧,只圆悟、圆修、性冲三派而已。悟、修系杨岐23世孙,性冲是杨岐21世孙。由于清室崇佛,动则修寺及开凿石像为帝后祝寿,故圆悟、圆修两支盛行京师。

据将维乔译《杨岐世系表》,杨岐宗历代往日本传法者达29人,杨岐宗25代黄檗隆奇于日本创黄檗宗。

韩国佛教受杨岐法乳者亦不可胜计。

所以说,宋以后,杨岐宗占我国甚至海外佛教禅宗的主导地位。

参考资料:

1、《建中靖国续灯录》卷七;2、《联灯会要》卷十三;3、《五灯会元》卷十九;4、《佛祖历代通载》卷十八;5、《释氏稽古略》卷四;6、《指月录》卷二十五;7、《杨岐方会和尚语录》序;8、阿部肇一《中国禅宗史》;9、忽滑谷快天《禅学思想史》;10、《中华佛教百科全书》;11、《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三卷第一册;12、《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八;13、蒋维乔《中国佛教史》;14、互联网搜索。

图片拍摄荷花

简介

作者:李汝启网署小石源主人,一九六四年生于萍北石源,一九八四年毕业于赣南医学院。二○○医院。爱好传统文学,有《小石源集》、《小石源文集》、《萍乡历代诗汇》、《韵藻管窥——中国传统诗歌创作漫谈》、《医藻管窥——李汝启医学论文集》等。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江西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江右诗社社员、《江右风雅》执行主编、萍乡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栗县诗词学会会长、上栗县楹联学会会长等。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传染途径
偏方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gsuzx.com/ssuxcz/19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