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拒婚 初中毕业以后,我在家待了半年,主要是帮着父母干一些田地里的农活。在这期间,同队的张妈妈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是她的一个侄女,姓张,在这里我姑且叫她张姑娘吧。 张姑娘身高一米六左右,身材很苗条,瓜子脸,扎两个羊角小辫。如果以现代人偏爱“燕瘦”的审美观念来衡量,张姑娘就是活脱脱的一个美人胚子。可我那时的审美似乎是出了问题,偏偏喜欢那种“环肥”型的女孩。可能是生活在农村,总以为要有饱满结实的身体才符合农村大姑娘的形象吧。 我还有一个不喜欢张姑娘的理由,就是张姑娘只有小学文化,我嫌她的文化太低,配不上我这个初中毕业的“高才生”。我从小就怀揣着一个文学梦,总幻想着将来能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女孩为伴。其实就依我当时的条件,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已经算是祖坟冒青烟了,哪里还敢奢谈什么文学创作,不过我当时心里就是这样固执。后来我终于明白,人的文化程度,并不能以在校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就像高尔基、狄更斯、欧阳修之类的名流贤达,不是也没有上过什么名牌学校,但他们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摸爬滚打,最终也能成为一代大文豪。只是由于我当时的年龄实在太小,还不到十八岁,这样的年龄,根本就不适合谈恋爱,也理解不了恋爱二字的丰富内涵,等到后来明白了,已经悔之晚矣。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张姑娘的父亲由于同人打架入了狱。我第一次见到张姑娘的时候,她的父亲在监狱里还没有放出来。她父亲的入狱,隐隐约约也给我的思想蒙上了一些阴影。那一次去张姑娘家,是张妈妈和母亲陪我一同去的。我能感觉到,张姑娘一家人都很喜欢我。可我总觉得,我同张姑娘的婚姻注定没有结局,只是由于当时在张姑娘家,不好意思直白,只好敷衍了事。回家后,我同父母说了诸多我不喜欢张姑娘的理由,父母听了大发雷霆,责备我不知天高地厚。从那以后,由于我同张姑娘之间的婚事摩擦,使我同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 那一年,我家正在搞建筑,张姑娘便经常来我家帮忙。张姑娘来我家后,我总是以冷面孔对她。张姑娘却不计较这些,依旧麻利地帮我家干这干那,好像她这一辈子,命中注定就是要跟我在一起似的。张姑娘来我家干活,总可以收到我父母对她的关爱,我父母就像对待未来的儿媳妇一样,对她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由于我拒绝同张姑娘恋爱,我同父母的矛盾越积越深,以至于最后闹到离家出走的地步。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我伤心地离开了家,一个人孤单地行走在凉水到阆中的公路上。等走到凉水场前面的一个垭口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我当时身无分文,形单影只地站立在寒风中,望着远方若隐若现的阆中城,无助地哭起来。正好这时,从凉水场的方向走来一位老人,看见我坐在公路边的石头上哭泣,便走上前来关切地询问我是怎么回事。我见老人家慈祥可亲,便把原委同他说了。老人家很怜惜我,于是把我带回他的家里。 到了老爷爷的家后,我在同老爷爷的谈话中得知,他姓胡,老两口单独居住在三间破旧的茅草屋里,他的两个儿子已经成家立业,就住在离他家不远的地方。当晚,胡爷爷给我煮了好吃的鸡蛋臊子面,还给我讲了很多他年轻时候的故事。我在胡爷爷家里度过了一个非常温暖的夜晚。 第二天,胡爷爷把我带回了家,同我父母做思想工作。我父母也认为,他们在对待我和张姑娘的婚姻这件事上做法太过固执。从那以后,父母就再也没有过问我同张姑娘之间的那些破事。 第二年,我便外出打工去了。几年后,一次听母亲偶然谈起,张姑娘为了我,在家苦苦等了好几年,始终也没有见我回心转意,最后便黯然嫁给了同乡一个男青年为妻。 北方馒头 面食是北方人的主食,就像南方人吃大米一样。我有一个同事是河北人,经常在我面前抱怨说南方的馒头酸性太重不好吃,还说他一个星期不吃馒头肠胃便受不了。我便揶揄他说:你的肠胃是豆腐做的啊,人都是杂食性动物,有没有你说得这么严重。可他却一本正经地反驳我说:不信呀,那你一个星期不吃大米试试看。我顿时哑然。 我早期与北方馒头结缘是在年的初春去河北深县国营二砖厂的那一个月。那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南方已经春暖花开,北方却还是天寒地冻。由于气候太冷,市面上没有什么新鲜的蔬菜卖,人们每天吃的蔬菜大都是上一年窖在地窖中的土豆和大白菜。我们厂里的食堂每天也只供应土豆大白菜加馒头。我刚开始不太习惯这样的生活,每顿饭就吃些土豆和大白菜,馒头最多吃上一个,每天就这样半饿着肚子去干活。后来实在饿得不行了,就想着法子把馒头放在火炉上面去烘烤,把馒头的表面烤成焦黄色再吃,这样能勉强吃上两个。再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便慢慢地习惯了北方这样的生活,一顿饭就是什么菜都不要也能吃上四五个馒头,甚至每顿饭如果没有馒头吃反倒觉得不是吃饭了。临走的时候,同事们和我开玩笑说,北方的馒头把你养得又白又胖,回家后你父母都不认识你了。 华北平原是碱性土壤,很适合小麦的生长。这里的小麦打出的面粉又白又筋道。这也就是为什么北方的馒头比南方的馒头好吃的原因。 我家楼下偶尔也有人吆喝着卖北方馒头。“北方馒头,卖北方馒头咯。”每当听到这带着北方腔的街头号子时,我都忍不住跑下楼去买些回来当点心吃。有时当我吃着这又白又大又实在的北方馒头时,还会想起我初涉江湖时在北方闯荡的那一些经历。也许,我是把在北方闯荡的那一些经历,融进了这北方的馒头里,成为我生活中的点心。 金河磷矿,我曾经来过 告别了河北省深县国营二砖厂,我一路风尘仆仆地去投奔住在四川什邡市蓥华镇上的幺娘。 什邡市蓥华镇,地处成都平原的西部山区,两条从大山深处奔腾而下的水流在此相会,然后一路咆哮着汇入沱江。蓥华镇就建在两条水流的冲击平坝上。镇子的两边都是葱茏毓秀的大山,景色十分优美。由于地处成都平原与西部山区的结合处,蓥华镇因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地小气候。这里冬暖夏凉,空气中负氧含量很高,是一个休闲养生的好地方。蓥华镇的前身是什邡市蓥华区,后来改制成了蓥华镇。蓥华镇同附近几个乡镇比起来,算是比较大的一个镇了。镇上有大小街道十多条,我幺娘一家人就在其中一条比较热闹的街上租了两间门面做副食批发兼零售生意。我的唐突造访,他们一家人并没有什么怨言,而是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 说来也巧,我的一个表哥也在这里打工。听幺娘说,表哥来这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镇子上面二十多里地的金河磷矿厂打工,每个星期天都要来镇上与他们聚会一次。我去的时候,正好表哥也在这里,幺娘便叫表哥带上我到金河磷矿厂去打工,表哥欣然同意了。 金河磷矿是当时四川省最大的磷矿石开采基地,也是全国六大化学矿山之一。金河磷矿坐落在蓥华镇上面二十多里地的深山峡谷之中,石亭江从它上游的峡谷中奔涌而出,怒吼着冲向下游的蓥华镇,然后沿着成都平原一路浩浩荡荡地汇入沱江。一座水泥大桥,横卧在两边的峡谷之上,把磷矿厂的生活区同作业区连在了一起。金河磷矿厂有员工近四千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吃国家粮的正式员工,像我和表哥这样的临时工,在矿区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医院、食堂、电影院、邮局、职工俱乐部,还有一个自发形成的农贸市场,每天车水马龙,非常热闹。 我和表哥就在当地一个承包商手下从事回采作业。所谓的回采作业,就是在已经开采过矿的坑道中采集那些遗漏了的磷矿石。磷矿石是一种质地非常坚硬的褐色石头,很容易弄伤手脚。因此在矿区作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我们一天工作最多六个小时,如果运气好的话,一天可以采集近二十斗车的磷矿石;如果运气不好,十斗车都采集不到。所谓的斗车,就是挂在电动机车后面的铸铁翻斗车(当地人也叫它铁牛),一斗车可以装一吨左右的磷矿石。我们把装满矿石的斗车推到坑道中的装载区,等斗车累积到了一定的数量,再由坑道中的机车工作人员挂上电动车头,拉到倒矿的竖井边,倒入竖井中。竖井中的磷矿石,再由输送带输送到装载区,然后由小火车拉到各地的磷矿石加工厂加工。 由于不是每天都有活儿干,因此我们的工作时间也不稳定。有的时候一天只能工作半天,有的时候一整天都没有活儿干。没有活儿干的时候,我便和表哥在矿区到处转悠,有时打打球,有时下下象棋,日子过得悠闲自得。矿区的生活也很好,每顿饭都有十几个菜供我们挑选。记得那时一顿饭好像就一两块钱的样子。这样的生活条件,同我年前在深县二砖厂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一晃两个月过去了。每个星期天,我和表哥都要到蓥华镇的幺娘家去聚会。说是聚会,其实就是幺娘和幺姑父想打听一下我们一周在矿区的工作情况。毕竟是在矿区那样的高危地方工作,他们很担心我们的安全。 又是一个星期天,我和表哥兴高采烈地去幺娘家里聚会。到了幺娘家的时候,竟然发现我的父亲也在那里。父亲把我叫到一边,小声地对我说:“你的幺娘担心你的安全,叫我把你带回家。”我当时一听就怔住了,幺娘一直都对我很好,怎么可能做出这种强人所难的事呢?我当时真想去找幺娘问个明白,但在父亲的劝说下,还是强行地按捺住了。午饭后,幺娘和幺姑父把我叫进屋里,给我做思想工作。幺娘对我说:“在矿区打工非常危险,特别是像你们这种没有安全保障的临时工,更是在刀尖上过日子。再加之你们是在私人承包商手下干活,工价又压得很低,一个月也挣不了多少钱,还不如回家去学门手艺,将来也有个更好的出路。”我终于明白了,幺娘是担心我的安全才叫我回家的。因为我是家里的独子,万一在矿区出了事,幺娘不好向我父母交代。至于什么工资太低的话,那都是借口。我仔细想了一想,幺娘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像我这样一个带着近视眼镜出入矿区的人,显得也太不合时宜,风险系数确实高了一些。 第二天,我和父亲便告别了幺娘一家人,告别了富庶美丽的蓥华镇,告别了机声隆隆的金河磷矿厂,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在临上车的时候,我还依依不舍地望了一眼金河磷矿那巍峨耸立的大山,在心里默默地说:金河磷矿,你记住了,一位穷苦的农民儿子,曾经来过! 重返校园 从金河磷矿厂返家后,我面临着人生的两种抉择。第一,跟父亲学习无线电技术;第二,去学校读高中。经过反复考虑,我最终选择了后者。原因是我认为,学习一门技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文化程度不高的现状。我目前所需要的,是一个象征身份的文凭而不是一门技术。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出入社会,文凭可是一项硬指标。 当年,千佛中学在招收议价学生,我读初中时的一个同学罗某就在那里读议价高中。罗某对我说,只要活动一下关系,去千佛中学读议价高中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另外,当时二龙农校也在招收学生。二龙农校是二龙区政府开办的一所民办学校,学校使用的是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教材,属于中专性质。不过要拿到中专文凭,需要在校学习三年,如果在校学习两年的话,只可以拿到高中文凭。我综合分析了这两所学校的优劣,最后选择了去二龙农校读书。原因有三点:第一是考虑到路程,我家距离二龙农校比到千佛中学要缩短十里左右路程,这在当时徒步上学的情况下,可以节省不少的体力;第二是考虑到人际关系,二龙农校毕竟是在本辖区内,人际关系要熟络一些;第三是考虑到学习英语,二龙农校由于是职业学校,没有开设英语课程,这点对于我这个读初中时英语成绩差得掉渣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为了到二龙农校读书,我还特地去二龙农校考察了一番。那是年7月的一个夏日,天气热得跟火烤似的,我跋山涉水近两个小时来到了二龙农校。二龙农校坐落在二龙场前面不远处的一个垭口上(当地人叫这个垭口为鸡公嘴),阆中到巴中的公路从学校的门前经过,学校的对面是一个废弃的棉花加工厂,学校的下面是二龙中学。来到二龙农校,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紧靠公路边的一栋两层楼的平房,那是学校教职员工的宿舍区。宿舍区的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看后我激动了好半天。对联是这样写的:“效红梅迎严冬芬芳;法青松冒酷暑成才。”横批是:“艰苦成长。”宿舍区的下面是学校的操场,操场的面积不大,只有两个篮球场的大小。操场的前面是一栋只盖了一层楼的教学大楼。教学大楼的侧面不远处,是学校办的一个生猪饲养场。除此以外,便没有其他什么建筑了。当时二龙农校的办学条件同千佛中学相比差距还是很大,无论是学校规模还是师资力量都不在同一个档次,而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去二龙农校就读,也许就是教职工宿舍大门前的那副对联俘获了我的心吧。 接下来,我去找了学校的苟校长,了解了一下学校的招生情况。苟校长叫我回家去好好复习功课,到月底来参加学校的升学考试。于是,我便回家把我读初中时的那些课本找出来,抓紧时间复习了一遍。到了月底考试的时候,我居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了。事后我才知道,原来二龙农校的升学考试只不过是一个幌子,只要是初中毕业的学生,都是可以去农校就读的。二龙农校本来就是为当地农村培养技术力量的一所学校,也是为那些初中落榜生提供一个再学习机会的一所学校。 9月1日开学的那一天,我重新背上书包,满心欢喜地踏入了农校的大门。从此我的人生,便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半工半读的校园生活 我在农校就读的那两年,学校正在大规模搞基建,我们那个年级基本上是处于半工半读的状态。 开学的第一期,我们班就开始挖学校教学大楼前面的两个鱼塘,那是苟校长亲自绘制的蓝图。两个鱼塘被设计成一个葫芦的形状,在中间细颈的部分是一座微型的石拱桥,桥上装有护栏。左右两个鱼塘里设计有两座假山,水里养有金鱼。整个鱼塘的布局是要塑造出人从桥上过鱼在水中游的江南水乡景观。苟校长设计的蓝图是美好的,可现实对我们这些学子来说却是残酷的。我们半天学习,半天劳动,整整忙活了半个学期才使这项浩大的工程完工。鱼塘竣工的时候,很多同学手上都磨出了死茧。同学们指着死茧开玩笑说,这就是幸福的烙印,秋天的果实! 开学的第二学期,学校开始修建教学大楼的第二层。虽然有专门的施工队施工,可我们有时也去帮忙搬些水泥砖块,干些力所能及的杂活。活儿虽说不重,可我们每天却被弄得灰头土脸,活脱脱成了一群在建筑工地干活的农民工,完全没有在校学生的样子。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个多月才结束。 作为农校,我们学校拥有几十亩山坡地,那是我们的试验场。我们在那些地里种上玉米、红薯,有些地里还种有果树、中药材,这些农作物的日常护理,便成了农校学生的必修课。苟校长说:农校嘛,就是要和正规的高中有所区别。正规高中实行的是应试教育,主要是向上级学校培养优秀的生源。我们农校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主要是向农村提供合格的技术人才。我们不同正规中学比文化理论课,要比我们就比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比我们就比学生的精气神。好一个学生的精气神,我就觉得,我们农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明显比下面正规的二龙中学的学生要强一些。 二龙农校总共有六个班,三个初中班和三个专业班。我们班是三个专业班之一,学的是园艺专业。另外还有两个专业班,一个班学的是企业管理,一个班学的是畜牧兽医。我一直对园艺专业提不起兴趣,老师在黑板前面讲课,我便在下面自学从同学那里借来的正规高中教材。老师即使发现了我的“出轨”也不好明说,毕竟是成人教育,不能管得太死板。在二龙农校就读的那两年,我虽然没有在专业课上有多大的收获,但是在文化课方面却收获颇丰。我不但自学完了正规高中的全套教材,还参加了一期阆中县文联举办的《汉语言专业》的函授学习。这些,都为我以后的业余文学创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苟校长 苟校长是二龙本地人,就住在农校下面不远的地方。苟校长是二龙农校的创始人。据说,苟校长以前是二龙区红土乡中学的校长,也不知犯了什么错误,后来被调到二龙乡中学任教。苟校长也许觉得从校长的位置上降下来是件很不光彩的事,于是便向上级组织申请去创办二龙农校,上级组织也对他的举动给予了支持。在区政府和苟校长的共同努力下,二龙农校还真得创办起来了,并且还逐步有了一定的规模。 我是来二龙农校才认识苟校长的,那时农校已经举办了三届,苟校长也已经五十多岁了。瘦高的身材,留一个短平头,经常穿一套灰色的中山装。也许是单眼皮的缘故吧,苟校长说话时眼睛总是眯成一条缝,好像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可以睥睨天下一样。这就是苟校长给我的早期印象。 苟校长是毛主席思想的忠实追随者和实践者。他上课的时候,经常引用毛主席当年的故事来启发和教育我们。我想,我们学校的校名也许就是苟校长受主席的启发而命名的吧。我们农校的全称是“阆中县二龙区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这和当年主席在湖南从事农民运动时所开办的“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否有几分相似呢?我在农校就读的那个时代,“农民”二字在社会上可谓是人见人厌,就连农民自己都看不起“农民”二字,许多人把跳农门脱农皮当成了自己一生的终极追求目标。一家人如果有子女考上了中专或大学,那就意味着他们的子女终于可以脱了农皮吃上国家饭了,这是一家人莫大的荣幸。当时就有人建议苟校长把“二龙农校”改成“二龙职业技术学校”,可苟校长就是不肯把“农”字去掉。他说,“农”字是我们学校的立校之本,是万万去不得的。他还说,农民有什么不好,从古至今,有哪个朝代离得开农民,就是现在的城里人,他们的祖先也是农民嘛。 苟校长生活俭朴,和教职员工们同吃同住,从不因为自己是校长而搞特殊化。苟校长平易近人,经常和我们打成一片,我们也习惯了听苟校长在讲台上眯着眼睛讲毛主席当年的故事。有的同学抱怨说农校的生活太艰苦,苟校长便说,现在的生活如果同毛主席当年率领红军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相比,已经是享福了,你们也该知足了。我们于是反驳说,你说的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了,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总不能老拿过去的事同现在相比呀。苟校长又说,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历史是一面镜子,看着它可以正衣冠,可以知荣辱,可以知得失。历史虽然成为过去,但历史上那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好的精神,是老一辈留给我们的财富,需要一代代继承和发扬的。 苟校长就是这样,自己认定的事情一定会坚持到底。他的这种性格,有好也有坏,如果顺风顺水,有大几率干出一番了不起的成绩;如果逆水行舟,则会变成前进路上的阻力。苟校长多舛的命运,与他倔强性格不无关系。自从农校毕业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苟校长了。一晃二十多年多去了,苟校长也早两鬓斑白了吧。也不知他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是否还记得园艺班那个曾经爱和他顶嘴的青年呢? 敏姑娘 在农校读书的下学年,我们学校的专业班插入了许多从二龙中学来的高考落榜生。他们来我们学校插读的目的,大多是想来我们学校混一张中专文凭。我们学校虽说学得是中央农广校的教材,毕业所取得中专文凭,国家只承认其学历并不包分配,但好歹也比其寒窗苦读三年,一无所有的强。出于这样的目的,在我读农校的那两年,每学期都有其他中学的高考落榜生来我校插读。敏姑娘就是其中的一位。 敏姑娘身材适中,圆圆的脸蛋配一头齐耳短发,穿上校服就是一副标准的中学文静女生形象。敏姑娘性格腼腆,不苟言笑,每次我们同她开玩笑,她都是点点头以微笑应之。据说敏姑娘已经在二龙中学复读两届了,可能是她觉得自己已经心力交瘁,没有勇气再复读下去,不得已才来农校插读的吧。敏姑娘的文化课在我们学校是顶呱呱的,她的主攻方向是专业课。每次老师在黑板前面讲授专业课,她都听得十分专心,而且笔记也做得一丝不苟。一个学期下来,她光专业课的听课笔记就做了厚厚好几本,我们很佩服她坚韧的毅力。 我们学校经常举办一些文娱活动,敏姑娘也参与其中,并且一次也没有落下过。敏姑娘唱歌是个左嗓子,她每次上台的表演主要是诗歌朗诵。敏姑娘的诗朗诵很有特点,不像其他学生那样高亢激昂,直抒胸臆。她的诗朗诵像西施浣纱,灵动飘逸;像昭君出塞,委婉多情。这倒和她文静的性格非常匹配。 敏姑娘是我们学校学生会的学习部长。她这个学习部长当得也很称职,每天都要到各个班去了解一下学生的学习情况,同学们也很喜欢这个不多事但又有一副热心肠的大学姐,有什么为难的事情都喜欢向她倾诉。有一次,企管班的一位女生患了重感冒接连好几天都没有来班上上课,敏姑娘知道情况后便像亲姐妹一样每天端药送水,关怀备至,一直护理到那位学生病好。她的这种助人为乐的事迹经学生大会表扬后顿时传遍了整个校园,感动了不少师生。 快要临近毕业的时候,敏姑娘一连好几个星期都没有来上学,同学们便揣测她是不是生病了或出了什么意外,后来,还是她在我们农校就读的邻居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她的邻居说,敏姑娘是受了她在二龙中学读高中时的一位同学的欺骗,被人贩子拐卖到江苏去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们全校的师生都大为惊讶。当时在社会上确实有一些人贩子做出一些拐卖妇女儿童的事,但那是发生在社会上,听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可如今这样的事发生在我们学校,还是头一次。也不知什么原因,敏姑娘的父母并没有来我们学校交涉。我想,她的父母也许认为江苏是沿海的发达地区,他们的女儿能嫁到那样的地方也是一个不错的归宿,也就认可了吧。又或许是她的父母收了人贩子的好处,共谋出卖了自己女儿的幸福也说不定。别了,敏姑娘。愿你在人生的路途上一路走好,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放下沉疴,或许前面就是一片艳阳天。 新官上任三把火 刚进入农校就读的时候,我们班的班干部都是由班主任老师指派的,一直到第二学年开学,前任班长由于报名参军留下了空缺,我们班才进行了一次无记名投票的民主选举,我非常荣幸地被选为了班长。对于这个选举结果,我感到很意外。就我当时的学习成绩来说,在班上只能算是中上水准,万万没有当选班长的资格。我那次之所以能当选班长,可能是我在班上比较活跃,与同学们的关系相处得比较融洽的缘故吧。 当上了班长,当然就要有所表现,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当上班长以后,也在我们班烧了“三把火”。那时我们学校还没有专门的阅览室,我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就是在我们班建立起了“阅览室”。所谓的“阅览室”,就是号召学生把自己珍藏的图书捐献出来,登记造册,放在指定的大箱子里,然后指派专人进行管理。有同学需要借阅时,便凭着我们班自制的借书卡办理借阅手续。经我在班上一鼓动,同学们捐书的积极性都很高,一下子便收集了好几百册图书,装了满满几个大箱子。当然,有时在征得同学们同意的情况下,我也会挪用班上的班费,买一些新的图书补充进去。 我烧的第二把火,便是带领我们班积极备战学校即将举办的歌咏比赛,争取能在这次比赛中拿到好名次。我组织召开了一次班会,和同学们讨论推出了演出节目的名单和人选。方案确定之后,我便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带领同学们积极进行排练。歌咏比赛结束后,我们班获得了一个合唱一等奖,一个独唱二等奖,一个诗朗诵一等奖,总的成绩在全校比起来还是名列前茅。由于这次歌咏比赛我们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因此在同学们当中的威望也提高了不少,对于当好这个班长,我更是信心满满。 我当上班长后烧的第三把火便是在班上成立了三个课外学习兴趣小组,它们分别是书画兴趣小组、写作兴趣小组和歌舞兴趣小组,并分别指派了三名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学生担任小组的组长。陈同学的软笔书法写得很好,我们班的一些宣传海报大都是由他来完成的。王同学的素描画得很好,寥寥几笔,便能把人物的形态惟妙惟肖地勾勒在纸上,我们班的同学都认为他是绘画方面的天才,于是王同学便和陈同学一起被任命为书画小组的组长。歌舞小组的组长是由萍姑娘来担任的,萍姑娘是二龙中学转来我校的插班生,健美舞跳得特别好,由她来担任歌舞小组的组长是实至名归。写作小组的组长由我亲自担任。我把同学们聚在一起,分析那些成名作家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一篇文章从审题构思到谋篇布局怎样才能做到不留败笔。有时我会出命题作文,要求同学们相互讨论。命题作文写好后,我会要求同学们相互评判,挑选优秀的文章拿到班会上去朗读。我们的学习兴趣小组,虽然没有专业的老师来指导,但同学们聚在一起,相互探讨,向名人名著学习,还是有不少的收获。 我当上班长的一年,也就仅仅烧了这三把火,限于当时的条件,这火虽说烧得不是很旺,但还是温暖了不少同学的心。我当这个班长,虽然没有为我以后踏入社会留下什么财富,也不能为我后来的考级加薪有所帮助,但它是在我学生时代的求学路途上盛开的一朵野花,芬芳了我在学生时代的最后一段行程。 春节联欢会 年的春节,对于我来说,注定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春节。那一年春节,我和好友罗同学联手在我们乡组织了两场春节联欢晚会。一场是大年初三的白天,以村团支部的名义在我们村里的大晒场上举办的。另一场是大年初四的晚上,以乡团委的名义在乡电影院举办的。这两场联欢晚会的举办都很成功,反响也很热烈。可以说,成功举办这两场春节联欢晚会,是我在学生时代的点睛之作,也差不多算是学生时代的收官之作。 罗同学是我读初中时结识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初中毕业后去了千佛中学读书。我们两校虽然相隔好几十里的距离,但平时我们还是有书信来往,有时星期天还能在彼此家里聚聚面。快临近春节的时候,我提议把二龙农校、二龙中学和千佛中学我们所认识的文艺爱好者聚集起来,在我们村举办一场春节联欢会,给村里的父老乡亲拜个年。罗同学欣然同意了。接下来我们俩便仔细商讨了行动步骤,并分头去做准备工作。 二龙农校和二龙中学由我负责联系演出人员,千佛中学由罗同学负责联系演出人员,并负责借用千佛中学的演出道具。我们规定,大年初二所有的演出人员在我家里会合,并在我家里进行排练。 到了大年初二的这一天,同学们都陆续汇聚到我的家里,由于以前彼此都有所了解,所以大家见面后并不陌生,稍事休息后便进行节目的排练。我们的节目主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相声、小品为主。由于都是学校的文艺骨干,对于各自需要表演的节目都是轻车熟路随手拈来,所以彩排进行的非常顺利。刚开始的时候,我和罗同学拟划的是以三所中学的名义进行慰问演出,后来乡团委看见我们搞得有声有色,便也加入进来。于是,演出的性质便发生了改变,最终变成了以乡团委的名义进行慰问演出,同时也加入了一些新面孔。由于都是年轻人,都有着共同的爱好,所以大家很快便都熟络了。 大家在我家里排练了一天,大年初三的时候便准备去村上进行慰问演出。初三一大早,村团支书便叫人布置好了会场。由于头一天晚上村团支书在村广播里为我们进行了宣传造势,因此,当我们早上九点钟赶去会场的时候,会场上已经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有挤不到位置的观众,还爬到了会场后面的山坡上观看。演出从上午九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午十二点才结束。演出进行得很顺利,也很精彩,大家都发挥出了自己的最佳演艺水平,场下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演出结束后,村团支书安排全体演出人员在附近的一家农户家里吃了一餐饭,作为对我们辛苦付出的答谢。吃完饭后,演出的原班人马便又返回到我的家里,准备第二天晚上去乡电影院演出的节目。 去乡电影院的演出,是由乡团委出面举办的,场地和器材都比在村上演出的要上一个档次,因此我们的演出节目也要准备得更精彩一些。于是,我便把大家聚在一起开了一个会,商讨着把在村上的演出节目做了一些更改,增加了几个新的节目。节目确定下来后,大家便忙着去排练,准备以更佳的精神状态向全乡人民慰问演出。 到了第二天的晚上八点钟,我们的演出在乡电影院正式开始了。由于在事前做了周密的安排,加之乡团委又在全乡的广播里对我们的演出进行了宣传造势,因此整个电影院座无虚席,现场观众的热烈程度比头一天在我们村上的演出还强烈。演出开始前,首先由乡长向全乡人民致新年贺词,然后由乡团委书记把本次的演出节目和演出人员一一做了介绍,演出便开始了。我们的演出从晚上八点一直持续到晚上十二点才结束。在这四个小时的演出期间,经常可以听到台下观众的尖叫声和喝彩声。当夜,整个乡电影院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这样热闹的演出,独乐乐与众乐乐相映生辉,给我们乡那一年的春节增添了隆重的节日气氛。 演出结束后,乡团委组织的人员便各自回了自己的家,余下我们三校的学生便去了罗同学的家里,因为罗同学的家离乡场比较近。罗同学的父母非常热情地款待了我们,我们在他家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夜晚。 我和罗同学年春节组织的两场文艺演出,也是我们乡开天辟地由学生组织的唯一两场春节文艺演出。演出的成功举行,在社会上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这也为我们的学生时代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年4月8日 快刀手向阳 |